□ 微微
即将进入初三的学生周鑫,已经十多天没主动跟妈妈说过话了。“没什么好说的,妈妈想听的无非就是我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能不能保证在初三成绩不掉队。”周鑫说。记者了解到像周鑫这样的例子在中学生当中常有发生。
调查显示,69%的高中生认为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看到这样的数据,很多人不禁为当今家庭的亲子关系捏把汗。
“想说的”和“想听的”不合拍
很多时候,孩子想说的和父母想听的总是不合拍。当问及孩子们“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这一问题时,回答个人兴趣的达到了21%,他们希望跟父母经常沟通自己感兴趣的文体明星,或者金融、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此外,才是“未来人生规划”、“学习,高考”等话题。但现实中,56%的中学生跟父母沟通最多的是与学习和学校相关的事情,25%的人经常与家长聊生活琐事,只有不足20%的人会与学习完全无关的内容。这种内容上的错位,直接造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
面对不合拍的沟通,孩子开始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掺水打折”。
在黄女士眼中,女儿小露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没事的时候总会主动把学校的事情讲给父母听。但是,黄女士不知道的是,小露讲出来的其实只是她经历事情中的一小部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一半的孩子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们最愿意分享的对象是朋友而不是父母,这与中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独立自我意识有很大关系,同时,不得不承认,父母与孩子之间不畅通的沟通方式,正阻碍着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
家庭结构影响沟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单亲或再婚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无人沟通或厌恶沟通的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当被问到自己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最愿意分享的对象时,“父亲”的获选率仅为4%,与“陌生人”相同。这反映出在一些家庭中,正在出现一种父母一方“隐性缺失”现象,即家庭结构依然完整,但是父母一方过于繁忙,很少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与家庭结构相比,家庭功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有心理专家建议,父母要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要等孩子出现了问题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