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绪俊 潘高伟 通讯员 向爱章 周生齐
这是一片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土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徜徉在这美丽的青山绿水之间,写下了千古名篇《山鬼》、《橘颂》。
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向警予,从这里踏上了中国革命的征程;从这里走出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向仲华等一大批革命者。
这是一片孕育出现代文人的土地,辞海的编辑者舒新城,青年作家王跃文从小就感受着溆浦文化的熏陶。
今天溆浦人还在续写着往日的文化辉煌,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两届的湖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都来自溆浦。
带着对溆浦文化的崇敬,记者走进溆浦,去感受那古老《橘颂》的淡淡余韵。
一
7月初一个大雨如注的日子,记者在溆浦县教育局简朴的办公室里,见到了教育局局长陈昌礼。他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当记者请他介绍溆浦的教育情况时,他却兴致勃勃如数家珍。
一条美丽的溆水河,把溆浦县城分为城南城北两个城区,而学校又基本上分布在城北,特别是小学,城南基本上没有。城南的孩子要想上学,只能渡过溆水到城北,这对上学的孩子们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而城北由于孩子太多,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严重的大班化,有的一个班级达到80多人。这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带班的老师也特别劳累。要解除城南孩子上学之苦和城北孩子的大班之困,最好的办法是在城南建一所小学。县委、县政府就此事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方案。
要建就建最好的,要按照现代化的格局配置一流的师资,一流的领导,建成一流的校园。陈昌礼暗下决心。然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就像一只拦路虎,挡在了陈昌礼前头。恰在此时,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来溆浦检查工作,县领导向张书记汇报了这一情况,张书记仔细了解情况后当即指示相关部门,拨出专项资金,帮助溆浦建设好这个惠及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为了用好这笔钱,不辜负省委书记的关怀和老百姓的期望,在学校施工的这一年多中,陈局长几乎隔两天就要跑一趟工地,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协调施工中各环节的关系。“等到今秋开学的时候,这个学校就可以正式招生开学了,到那时孩子们就不需要再渡过溆水走很远的路上学了。”陈局长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溆浦多山,很多学校建在非常偏远的山村;有的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两个老师。如果任这种状况存续下去,既浪费本来就十分紧缺的教育资源,又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溆浦教育局决定整合乡村小学。几年来先后撤并高中1所,中心学校30所,村级小学82所,新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窗口学校,有效的整合了教育资源,扩大了办学规模,提升了办学质量。为了保证不因学校整合而浪费原有校舍,教育局充分利用布局调整撤并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以及中心小学的富余校舍,创办农村幼儿园,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接着,教育局又精心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2008——2012年行动方案》,使得整个溆浦县 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二
陈局长和他的同事们清楚,要提高全县的教育水平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关键在于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近年来,县教育局把对教师的培养、选拔一直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的问题,教育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连续三年大规模地选拔和引进人才,先后公开招聘了120多名骨干教师,一大批年轻且热心教育的老师走上了教学岗位。同时,教育局还专门制定了教师轮岗支教的实施方案,实行学校和学校的对口支援,通过农村老师进城代课进修,城里老师下乡支教等办法,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经过多年努力,溆浦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基础教育在怀化市名列前茅,并出现了先后两届全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均出自溆浦的佳话。
县教育局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一方面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学校的危房改造。4年来一共投入了危房改造资金3000多万元,危房改造面积65000多平方米,2008年开工建设的中小学校有6所。全县除了最偏远的几个村级小学暂时没有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外,其余学校都添置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记者还了解到,当全国很多地方的教师在抱怨“教师待遇要与当地公务员持平”是空头支票时,溆浦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县却早已默默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对于这一不同凡响的政绩,从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到教育局长陈昌礼,都显得十分低调。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一政策的实施只是理所应当的平常之事。
三
溆浦县教育局在做好“两基”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德、智、体都得到全面发展。比如,龙潭中心小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告诉学生们怎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让学生们知道了如何去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小横垅乡中心小学、龙庄湾小学通过举行少先队检阅仪式,开设“德育小银行”等方式,丰富了德育载体,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职业中专、新田学校组织学生下田地、进工厂参加劳动,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知道了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和如何去回报社会的真正意义。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是溆浦教育系统上上下下都很关心的事情。溆浦是个农业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人数不少,“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54%。为使这些孩子像其它孩子一样的接受良好教育,不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育局要求教师一对一的加以帮助,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油洋乡中学校长严生标几年如一日,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走访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的家庭,免费给他们补课,为他们做饭洗衣,用自己浓浓的关爱,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新田乡学校校长赵品塔,看到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的孩子平时没有人管,他就和学校的黄老师商量,把住在学校附近的20多个孩子召集到学校,免费集体辅导他们学习,2006年暑假,他和孩子们在学校呆了43天。正是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给溆浦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的光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溆浦采访的几天里,记者看到了教育局乃至溆浦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作为一个财政收入比较困难的县,他们对教育的投入却毫不吝啬;正是有了县委和县政府“教育强县”指导思想的强力推动,有了像陈局长这样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才有了溆浦教育今天的成就。
我们期待着溆浦的教育事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版摄影 姜永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