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明德小学 杨萍 包敦涛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真正地学到知识呢?
一、创设情景,感受阅读氛围
美国学者布莱森说过,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学生发表演说。我想说的是,课堂上,教学情景的创设也同此理,它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角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的方法。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瀑布》一文时,我首先在网上下载了瀑布的声音。在学生读文之前,我要学生仔细倾听瀑布的声音,并让他们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瀑布的样子了。听完之后,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这样,通过倾听瀑布声音,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了瀑布的声音,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到底自己知晓的瀑布和文中的瀑布有什么不一样呢?就这样,学生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开始了《瀑布》的阅读。
再如,我在教学诗歌、散文时,通常会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与内容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去阅读、去感悟。在教学《七颗钻石》、《秋天的怀念》等现代散文时,我通常会找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宁静的音乐声中去体会感悟文中所蕴含的真挚的情感;在教学《枫桥夜泊》、《送孟浩然之广陵》古典诗文时,通常选取一些古筝、古琴曲,配合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融入文中角色,感受文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沁染心灵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诵读,奇妙的境界,就是阅读的享受。
二、指导方法,掌握阅读诀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必须教会学生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实践证明:正确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重要保证。那怎样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我在教学三年级教材《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时,主要通过朗读、看动画、听音响、画雨滴、扮演雨滴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小雨点的可爱、活泼、美丽和无私,使他们对春天小雨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继续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最后通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爱美,让学生知道人和自然是一体的,达到学生喜欢《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进而喜欢美文,并且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目的。
因为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融入文中的意境,感受春天雨滴的美丽,我姑且称之为“身临其境法”。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文体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会因时因地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矛盾的“三遍读书法”等都是我们倡导的。教无定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点燃学生的阅读之火。
三、体验成功,持续阅读动力
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同样,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他们的阅读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因此就需要教师、父母等来自长辈的不断夸奖和激励。这样,他们才能把阅读坚持下去。
在教学中,我经常定期地在班级举办“读书会”,在会上,鼓励学生介绍或是推荐优秀书籍;每次上课前,我会照例开始“课前三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他的读书成果,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读书感受;每期期末,我都会在班级中评选五星之外的“读书之星”,表扬爱读书的同学,激励学生们把阅读坚持下去。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只有教师把课本上的阅读教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