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杨跃花 图/本报记者 王小华
又是一年春来到。阳光开始痴迷地眷恋整个大地。在摇曳的春风里,酣睡的农田抖落一冬的梦境,开始追逐新一季的希望。
3月26日下午两点半,在湖南广电中心璇宫珮殿茶坊,等候已久的李兵一边递上茶水,一边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他的追梦之旅以及“乡村”人生。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加点搞笑的表情,时而来两句朗诵,几个小时聊下来,李兵幽默的谈吐不时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虽说头上顶着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可是那朴实的脸、脸上真诚而谦和的笑容却完全没有半点“高高在上”的影子,恍若一位邻家大哥在跟你分享他成长过程中点滴的喜怒哀乐,一切在他眼里都是那么平淡,然而却深入人心。
时间转回到1995年,那一年湖南卫视《乡村发现》节目开播,作为创办人兼主持人的李兵一改往日的风格,将演播室搬到农村,将主持人与节目融为一体,与采访对象和观众融为一体。于是,节目组走到哪里,李兵的演播厅便搬到哪里,摄像机也一路跟着,记录着每一个真实的瞬间。还记得栏目组第一次下乡时,台里领导调侃道:“李兵,从灯红酒绿的城市到偏远幽静的农村,又戴着个眼镜,农民朋友会接受你不?”怀着忐忑不安而又满腔热血的复杂心情,李兵来到永州,一去就在农村呆了整整十天。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他,万事万物都显得新鲜好玩,什么稻草长树上、农民造飞机、农民办教育等等,一切都是那么鲜活而又彰显着农民朋友的智慧与淳朴。下乡的乐趣渐渐融释了李兵心中对农村的陌生感,他强烈地感觉到农民朋友需要媒体为他们呼喊,给他们展示的平台。
于是李兵带着镜头踏遍三湘乃至全国各地的农村,寻访农民的真善美,坚持为农民朋友说话,坚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哪里有饥寒或者天灾人祸等问题,他们拍;哪里有什么新的创造发明,他们拍。在观众心目中,他就是农民的代言人,当农民群体正日益被这个经济至上的功利社会边缘化时,他逐渐成为这个群体在主流媒体平台的话语发言人。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小朋友,农民兄弟遇见他总是热情地称呼他“兵哥”,让他感到格外亲切。
“坚持农村视角,坚持用感情做节目,坚持以仰视的姿态记录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光辉,不抛弃,不放弃,这便是我这十几年主持《乡村发现》栏目的真实写照。”李兵娓娓道来 ,“是农民让我的感情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也正是他们拔高了我生命的高度。”从业32年,他以自己的执着与对农民的情感,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金奖、中国电视“25年25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今,接近知天命之年的李兵一边在北大深造,一边继续研究怎样才能做出更出彩更让农民朋友接受的对农节目。他说,“我很留恋这个群体,这么多年来我只是个拉幕布的,主演是农民,他们才是历史发展画卷的真正描绘者。”(更多故事详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