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睿 钟佳燊
小区改造扮靓老街,道路整洁秩序井然,智慧设施更添便利……一幅宜居、绿色、韧性、智慧的城市新画卷在湘潭徐徐展开。
近年来,湘潭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着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城市更新升级,全市累计实施改造小区1102个,惠及人民群众50余万人,独具湘潭特色的经验做法多次获住建部推介。
惠民生不遗余力。在“湘潭模式”的基础上,湘潭市住建局大胆创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新突破:规划更清晰,资金更多元,共同推动老小区会“呼吸”,更宜居。2024年,133个民生实事小区已完成投资1.52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00%,超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方寸之间”尽显海绵理念
海绵城市是什么?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让城市在下雨时能吸收、渗透和净化雨水,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今年以来,湘潭市聚焦民生关切,通过居民参与、专家指导,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治理改造方案,将“海绵”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着力为居民打造更加美好的家园。
“以前都是泥巴路,一下雨水排不出去就会涨到我家里来。改造之后,不仅没再积水了,环境也好了。”一聊到小区的大变化,雨湖区云塘街道万新社区宁家围子的居民冯艳华就忍不住点赞。
宁家围子因建成年代较久,小区设施老化,特别是一到下雨天,积水、内涝、下水道堵塞等情况严重突出。今年,湘潭市住建局将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民生实事,采用片区联动、整体规划策略,融入海绵城市、绿色生态等理念,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交通组织、人居环境等更新改造。
项目自3月开工以来,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拆除违章建筑,清理杂乱的强弱电线缆,完善了路面、垃圾收集站、围墙等基础设施。为有效改善小区内涝,因地制宜利用近1000平方米的小微空间打造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生态停车场、透水沥青地面等海绵城市建设内容40余处,将小区打造成海绵示范小区,居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小区就像“海绵体”自然吸收,不仅使得“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宜居环境成为现实,也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小区生态环境。湘潭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雨水花园中会种植各种耐旱耐涝植物,所汇聚的雨水经植被和沙土净化与截流,再渗透进入土壤涵养地下水。除此之外,高位花坛则用于收集屋顶的雨水,实现屋面雨水径流的削减与净化;路面铺设的透水砖和透水沥青,可使雨水慢慢渗透进地面。
“海绵城市”理念,也融入了整个城市的建设布局。据悉,自湘潭市获批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以来,该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区域面积为46.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40.8%,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已达40%,提早实现国家2025年目标要求。
多点发力促改造提质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的系统工程、促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其顺利推进,离不开统筹协调、多方聚力。
心中有数才能推进有路。为此,湘潭市住建局邀请清华大学牵头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市城区划定29个改造片区,参照绿色完整社区标准和“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重点修缮老旧建筑、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公共空间、构建智慧社区。
为进一步提速小区改造进度,该市还整合发改、财政等部门力量,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督促水、电、气等专营单位统筹项目,多方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时结合“厂网一体化”行动,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小区内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开工时间较往年提前三个月,在全省率先实现民生实事全面开工。
在老旧小区改造这件事上,湘潭市思路清,路子明,但最重要的还是“真金白银”。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湘潭改造老旧小区的决心——
多元“统筹财力”,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6亿元、预算内资金2.54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在“过紧日子”的宏观背景下,市财政安排600万元支持小区电梯加装,安排1100万元支持海绵城市示范小区建设,各县市区综合投入1000万元开展小区“两电”设施完善和消火栓提升行动。
与此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各管线专营单位共计投入8000万元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全市上下通力合作,将民生实事项目打造成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
按照蓝图规划,目前湘潭已完成21个绿色完整社区建设,改造一个、更新一片、联片成区、带动全局的城市更新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