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向新而生 以质致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之行 振兴之路
——安化县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探索

    中国十大最美茶园——安化阿香美绿色茶园示范基地。 周德淑 摄

    硕博墙。

    茶香花海社区。

    磨豆干。

    移风易俗劝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安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李芳森 邹夏迎 陈 垚 龚 伟

  山城安化,文脉厚重。

  梅山茶峒,文化流传。 

  黑茶之乡,一味世界品。

  陶澍故里,经世致用湖湘传。

  字圣黄自元,书名满天下。

  乡村振兴需要挖掘和传承乡村本土的文化资源,以此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2022年5月9日,湖南省委领导同志在安化主持召开联县帮扶安化乡村振兴现场座谈会,提出安化要坚持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打造样板示范区,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锚定振兴之路,安化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聚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增添文化底色。

  崇文尚学 硕博满村

  清塘镇苏溪村,一座因文化而闻名的村落。进村的第一道景色,便是一面魁星墙。

  “魁星,也就是文曲星。”站在墙前,苏溪村党总支书记邹文辉也忍不住直了直腰杆。“考上硕士和博士,才能上墙。”

  建村至今,苏溪村走出了11位博士、34位硕士、181位学士,墙上留名的村民,年龄跨度从“60后”到“00后”。

  “四户一个本科生,十五户一个研究生。”问及村里人才辈出的秘诀,邹文辉只作出了八个字的解释:崇学向善,耕读传家。“苏溪村地处偏僻,村民都坚信依靠读书就能走出大山,这也成为村里代代相传的文化理念。”

  2023年春节期间,苏溪村举行“博士之家”“硕士之家”集中授牌仪式,并对当年考上研究生和本科的本村学子给予物质奖励。在邹文辉看来,挂在大门上的荣誉和拿到手上的奖励,能让这份文化传统延续。

  延续优秀传统,苏溪村村民也不曾“惜力”。2017年,在村民刘龙伟的号召下,苏溪村一众乡村名人成立“中苏溪教育基金会”,对考上本科和研究生的本村学子给予6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背着几块红薯,靠着一双腿,走到近40公里外的老县城读高中。”1995年,刘龙伟考上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如今就职于广东的一家国企。“我每年都会拿出年收入的10%,用于奖励和资助村里的孩子,希望他们不用再走几十里山路去求学。”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奖励优秀学子40人,43名学子得到资助。

  优秀传统在村里流传,也在刘龙伟家延续,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已拿到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侄子去年已在厦门大学就读。

  安化,作为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人文底蕴深厚,“崇文尚学”乡风良好。苏溪的故事,也由此在安化各地“流淌”。

  8月19日,安化县举办首批“博士村”“硕士村”集中授牌活动,张家仙湖村、苏溪村、红岩村、龙坳村等4个村荣获“博士村”殊荣,久泽坪村、启安社区、黄泥村、龙安村、新溪村等5个村荣获“硕士村”荣誉。 

  安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小甫介绍,近年来,安化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教育强县战略,先后出台《安化籍在外优秀人才回归工程实施方案》《安化县聚力打造人才集聚山区高地的二十八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聚焦人才“引、育、留、用”不断改革体制机制,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人才和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规民约 治理有效

  今年的南金乡南金村,显得安静不少。

  “今年暂时还没有村民办酒,自然安静了。”南金村两委委员、党建专干夏苗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时间拨回到2018年前,彼时的南金村,却难有清净的时候。“鞭炮声可以说是从年头响到年尾。”在夏苗的记忆里,村民是喜事必办酒,甚至是巧立名目。“搬一次新家办一次酒,过两年重新装修,再办一次。”

  这一桌上的风俗,影响南金村的发展远不止是鞭炮声的喧嚣如此简单。一场酒席,动辄几十桌,礼金少则数百,多则上千,到处都是气球、拱门,人情攀比之风盛行。

  “不少年轻人为了躲人情债,逢年过节都不敢回家,对社会风气影响很不好。”据不完全统计,南金村当初因办酒造成的随礼及铺张浪费数额巨大,村民不堪重负,也给基层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如何给基层治理强筋健骨?南金村村委会与村民代表协商,决定制定酒席申办、红白理事会监督等制度,将治理乱办酒席写入村规民约。

  “我们村支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进行了多次商议。到现在村里只有红白事会办酒席。通常是客人随50元的礼,主家发一条毛巾。”夏苗说,非亲属礼金超过50元,直接由村两委委员与办酒方谈心谈话,一道入户退还超额礼金。

  并且,南金村村集体以为村民缴纳医保(部分社保费用)作为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奖励,一年预计投入65万元。若违反《南金村村规民约》,则该户不享受这项福利。

  夏苗初算了一下,南金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524户,通过帮助村民缴纳65万元的医保(部分社保费用),可以让全村村民一年节省礼金酒水500万-600万元。

  少了“面子工程”,南金村村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充实“里子”上。2023年,南金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余元,比2018年的6000多元,翻了一番不止。

  “2018年,安化全县启动刹人情风工作,推进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根据工作实际,今年7月又出台了《安化县深化移风易俗专项工作方案》,对标瞄准群众需求,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安化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代虹宇介绍,安化县各个行政村都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并配合“道德档案”等相应措施保障执行,逐渐形成了以移风易俗促进自治善治的良好发展格局。

  非遗产业 富民强村

  安化,因茶置县,茶在县前。

  三伏天气,安化的各个茶厂都进入“制茶时间”。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都位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出生于高马二溪村的谌贵祥,穷尽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只为一盏好茶。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固然令人称道,而这一盏黑茶,已在谌贵祥家,流传了8代人;黑茶制作技艺,也在这个家庭里传承了8代人。

  “我们是执印做茶的第8代,茶印的标志,是我们谌家诚信做茶的证据。”执印制茶200年,谌家的茶业从高马二溪启程,穿过历史长河,如今易址安化县城,乡村作坊一跃成为黑茶企业。

  黑茶对于安化的改变,远非一家一户可比。目前,安化拥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企210余家,从业人员达40余万人。2023年,安化县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52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

  有关黑茶的产业发展之路,安化也在不断打破边界,做好融合文章。2023年,安化县加快推进茶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再造中国茶旅融合发展的“安化模式”,全力打造以“宿茶庄、忆茶事”为主题的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把安化打造成为中国黑茶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和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

  传承非遗技艺,产业加速发展。千年古县安化坐拥68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也为产业文章提供着源头活水。

  “一块香干,也是120多年的技艺传承。”大福镇福欣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柴香盐干制作第六代传承人易仕刚捧出满手香干,讲述起这一家族技艺的历史。

  一缕山泉醇造、二次拣选黄豆、三道手工细磨、四轮纯水点浆、五回烘熏翻烤……在易仕刚看来,只有严格遵循13道工序,才造就出柴香盐干的色泽金黄和外焦里嫩。

  “100多年前,先祖只能在村里沿街叫卖,挣个温饱。”2017年,易仕刚接过这一套制作流程,把这一家常食材拓展到了休闲零食领域,年销售额达到近600万元。

  “安化县持续促推文化产业发展,以黑茶文化、梅山文化、羽毛球文化、陶澍文化等为品牌依托,打造以梅山文化产业、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链条。”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潘文剑介绍,目前全县有文化企业451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企业25家,2023年实现总营业收入4.37亿元。

  精神富足 乡风文明

  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午餐结束后,10岁的蒋志慧收拾起桌上的碗筷,拿进厨房清洗。忙碌告一段落后,蒋志慧擦干双手,写起《格林童话》的读后感。

  立秋后的风已有丝丝凉意,在为蒋志慧驱散伏天热意的同时,也把满墙的奖状吹得呼呼作响。

  生活的贫困已完全改变,但对于蒋志慧来说,如何打发校外的空余时间,茶乡花海社区提供了一个让她一生受益的方案。

  2021年暑假,湖南出版集团驻社区工作队在茶乡花海社区启动七彩暑假活动,阅读便是其中一项,这也是蒋志慧青睐的一项。

  “写完作业,我就去社区图书馆借书,到现在看了40本。”第二年暑假,蒋志慧便带上了5岁的弟弟。生活里作伴的姐弟俩,也逐渐成为书海里的好伙伴。

  “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社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第四个七彩暑假,湖南出版集团驻茶乡花海社区工作队队员周德政欣喜地看到了社区孩子们的成长。

  临近开学,茶乡花海社区的七彩暑假“书育”“美育”活动已收敛“光芒”,但书法和绘画,将持续为社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茶乡花海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规模位居湖南省第二。2019年7月,来自安化全县13个乡镇的517户贫困户2133人成为这里的新居民。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生活的富足,成为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

  63岁的黄国岩是茶乡花海社区的原住居民,也是当地有名的热心肠,2021年5月,他牵头创办了茶乡花海社区的老年协会。“搬迁的老乡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我们一定要搞好休闲活动。”

  群众有所需,协会有所应。不到一年的时间,茶乡花海社区文艺队根据居民的爱好,吸纳了广场舞队150人、腰鼓队10人、舞龙队18人、军鼓队12人。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安化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水平,2023年先后举(承)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艺活动309场次,完成送戏下乡138场,开展“欢乐潇湘·神韵安化”月月乐群众文体活动12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600余场。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价值追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路径和关键抓手,是灵魂工程,可以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 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介绍,通过坚持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安化打造示范镇3个、示范村29个。《文化赋能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典型经验获全省推介。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