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伟 李 微 郭 轩
2024年,赫山区工业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铝电解电容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总产值234.5亿元、增长15.1%;新材料产业乘着“创新东风”,完成产值58.6亿元,新认定省级新材料企业13家。
这一年,赫山区粮食“饭碗”端得更牢。随着新方式、新工具、新农人等站上主舞台,粮食生产欣欣向荣,产粮近50万吨,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获全国推广。
这一年,赫山区基层治理从“群治”向“智治”转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83起,办结信访件415件,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更足……
成绩背后,是益阳市赫山区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展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治理方式数字化迭代,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特产业链上“开花”节节高
临近年关,订单越多。赫山区龙岭产业开发区,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一批固态叠层电容器正从智能化流水线上下线,打包销往全国各地。
电容器被誉为“工业大米”,是电子线路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一部5G手机电容器数量超过1000片,一辆纯电动汽车使用量超过1万颗。早在20世纪70年代,益阳电容器产业便已起步。从沙头镇的小作坊,至1981年合并组建益阳电容器厂。国企改制后,原有产业人员办厂兴业,“电容湘军”由此萌发。2009年,赫山区便被评为“中国铝电解电容器之乡”。
然而,相对粗放的企业管理,严重制约电容器企业发展。
为培育壮大优质企业,赫山区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每一条产业链培育3至5家龙头企业作为“链主”,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作为赫山区“头部”高新技术企业,艾华集团生产的铝电解电容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五,成为赫山区铝电解电容器产业的“领头羊”和“老大哥”。
不革新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在益阳、赫山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助力下,艾华集团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该集团成立“基础材料研究院”“产品研究院”“工业装备研究院”,从产品到产业链开展彻头彻尾的“工业革命”,同时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校企联合重点实验室,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铝电解电容器国产替代。
如今,艾华集团、鹏程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100多家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为引领铝电解电容器企业“数智化”发展,赫山区打造数智化“中心厨房”。
龙岭产业开发区引进“华为云”,建立全国领先的电容产业数字化标准服务体系,打造全国电容设备在线集中服务中心和电容行业指数以及全国电容原材料交易的虚拟总部中心;引进“老虎云”,建设虎翅云工厂数字中心,打造基于“交易、数据、生态”为新型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新经济平台,加速电容器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益阳和天电子有限公司接入“华为云”后,288台设备联云上网,降本增效。企业管理人员减少15%、产量提升30%;产品质量100%可追溯,100万支产品中瑕疵品小于10个。去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0%。
如今,赫山区104家电容器企业“百花齐放”,年产能400多亿支,揽获全国30%市场份额、照明领域90%市场份额,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赫山区还在新材料领域着力。
赫山区是全国种粮大县,稻谷丰收后产生的秸秆如何处置?有一部分到了位于赫山区新材料产业园的绿建科技公司。该公司将回收来的秸秆、稻壳制成板材,用于建房盖楼,将“腐朽”变为“新材料”。
该公司董事长谢向荣介绍,相比于混凝土构件,每平方米的直接成本下降60元以上,且建筑垃圾减少20%以上。2023年,公司产值过1亿元。
作为省级创新型区建设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园立足“业态创新”,布局以江丰电子、壹纳光电为龙头的靶材产业,以鼎一致远、信立威为龙头的高分子材料产业,以绿建科技、愿景住工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
新材料产业园联合中南大学打造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企业打造鼎一致远国家级CNAS实验室、博兴汽车研究室暨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院、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助力新材料产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无缝衔接。
目前,新材料产业园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新材料企业21家。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新技术、新方式、新农人纷纷“上线”
正值冬闲时期,江苏盐城小伙刘晓宇却一刻也没闲。这几天,他忙着找耕地,准备明年将双季稻种植规模再扩大2000亩。
去年,他从老家跑到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流转1600亩耕地种植双季稻。今年,双季稻大获丰收,平均亩产突破1000公斤,刘晓宇净赚60万元。
盐城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没有山的城市,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农田耕种自然也便利。那为什么要跨越1000多公里到赫山区来种地呢?用刘晓宇的话来说:相同的种植条件,赫山每亩土地流转费只有老家的1/3,成本大大降低,效益自然可观。
赫山土地成了种粮大户争相租赁的“香饽饽”,是因为赫山区探寻出一种发展农业的新方式——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
第二轮土地承包大多采取“肥瘦搭配”的分田方式,形成大量细碎分散、大小不均的“巴掌田”“补丁田”,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加之土地确权颁证后,丘块田界基本固定,不利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后期提质改造。这一连锁反应,成了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拦路虎”,导致散户种植双季稻效益明显下降。
2021年10月,赫山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把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网招标,租赁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原本“禁锢”在农户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成了可自由竞拍的商品,溢价空间增大,土地更值钱;土地租赁由传统的一对一“零售”,变成一对多“批发”,流转更方便;土地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耕种,种粮更赚钱。土地数字化改革,让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东、农业变实业,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受益。
目前,赫山区共有60个村完成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26.4万亩土地经营权挂牌租赁,已流转总面积近24万亩,成交金额达3.28亿元。
随着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赫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如火如荼。改造后的良田,收割机、旋耕机、秸秆打包机等农业生产新工具“大显身手”。
在泉交河镇菱角岔村,秸秆打包机驰骋于稻田,一捆捆秸秆“自动”打捆,码放于田间。1台秸秆打包机一天可以打包40亩秸秆。
在兰溪镇金鸡山村益阳市新山乡巨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烘干车间机声隆隆。“以前晒稻谷至少要2至3天才能干燥完毕,现在稻谷从田里拖过来直接烘干,省时又省事。”种粮大户袁国安说。
目前,兰溪镇有15家不同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拥有粮食烘干设备85组,连轴运转每天可烘干稻谷5000吨。
“现在种田真的方便,从耕种、施肥、除草、收割,再到烘干以及秸秆回收,全程机械化,自己在家里甚至可以当起‘甩手掌柜’,‘遥控’指挥。”袁国安感叹。
据统计,赫山区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25%。
种粮方便、效益又好,一大批“90后”“00后”新农人,追梦于田野。
“90后”俞聪承担起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种植技术在赫山区的推广应用,在笔架山乡和泉交河镇交界处,打造中塘基地绿色高产创建示范片,种植双季稻600亩。
“00后”余奕龙跟父亲余德军新式种粮,承包300亩水田,每年有10多万元的纯利润。
新质生产力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治理智慧加持
近日,赫山区衡龙桥镇朱公塘河头村一群学生放学后,在水库边玩耍,水库边的“移动千里眼”通过人脸识别将信息传到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平台管理员接收信息后,通过“隔空”喊话的方式,劝导学生远离水库,避免溺水。
衡龙桥镇是赫山区的一个大镇,人数最多的一个村有6000多人,但只有9名村干部。为实现高效社会治理,衡龙桥镇政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连接全镇13个村(社区)的分平台,搭建“一个系统管指挥、一个终端管数据、一个平台管处置”的多功能平台。在镇域重要点位,布设高清摄像头406个,全面采集路、水、林、田、河、湖信息,视频画面在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全景呈现”。
同时,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开设“百姓直通车”小程序,建立群众反映、“三长”上报、镇(村)会商处置、组长反馈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平台还嵌入“乡村振兴”模块,整合全镇美丽屋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源,上线红薯粉、魔山辣椒等“一村一品”特色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依托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工作人员坐镇指挥,手指动动鼠标就能纵览全镇实况。2023年,衡龙桥镇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28%、19%、43%,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同比下降40%。
“智治”上线,不只有衡龙桥镇。目前,赫山区所有乡镇(街道)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开发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平台,正向各村(社区)铺开。
云广播隔空喊话、进门刷脸通行、高空抛物智能监控……桃花仑街道与电信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龙光桥街道推进智慧综治中心建设,城乡末端感知系统、数字云平台等数字化平台接近各村全覆盖,去年2月成为全市社会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智能化试点单位。
“智治”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解决问题还得落实到人。
2022年10月起,赫山区创新推出“三长制”,优化村(社区)原有网格划分为“片”,以村民小组、小区为单位成立“组”,依托屋场、楼栋设置“邻”,分别由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任片、组、邻长,207个村(社区)推选1.6万余名“三长”。该区通过全域推进片、组、邻“三长”收集问题联解会商机制,联系服务23万余户群众。
“三长”通过走访,收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村(社区)按小区(网格)事、邻里事、家庭事“三事分流”,对家庭事,由邻长协助和引导群众自主解决;对邻里事,邻长发现纠纷苗头后主动介入,组长牵头开屋场会、户主会协商解决;对小区事,涉及改造等超出“三长”能力范围事项,由片长反馈到村(社区)、镇(街道)解决。复杂问题由区级联点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召开联席会商会,当场回应诉求,在政策范围内能解决的确保1个月内解决。
今年以来,赫山区办理群众意见建议5000多条,提供“微服务”1.2万余次,信访量同比下降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