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和明 梁可庭
嘉禾县,地处郴州市西南部,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长久以来,嘉禾以多样传统美食,俘获无数世间味蕾,不仅让众多美食家发出“全国吃在广州,湖南吃在嘉禾”赞叹,更被央视新闻赞誉为湘菜的“天花板”。
嘉禾美食为何会获得诸多青睐?答案就是子姜血鸭、血灌肠、过年肉、水煮肉、凌云豆腐、全猪宴、灯盏糍粑等一道道独具嘉禾特色的美食。勤劳好客的嘉禾人,他们用普通的食材,匠心烹制成舌尖美味,他们把日常的饮食,演绎成一种美食文化,把嘉禾美食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美食与文化完美融合
嘉禾古时被称作“禾仓堡”,是秦始皇南征时的屯粮之地,又有“天降嘉禾,神农教耕”之传说,这里物华天宝,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农耕文化的长期滋养、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不仅孕育了嘉禾仗义、粗豪、好客的民风,也传承下嘉禾有口皆碑的饮食风俗。
“鲜香热辣、大快朵颐、豪气干云”,是嘉禾饮食习俗的重要特征。嘉禾人还讲究要吃得“满口”,真正使自己“大快朵颐”。“大块肉”是嘉禾饮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油豆腐焖过年肉”是嘉禾春节餐桌上的主菜,过年肉每块一般都有三五两重,满满一大海碗只盛得十来块。
嘉禾人既“大块吃肉”,又“大口喝酒”。嘉禾农家酒有糯米水酒、拖缸酒、倒缸酒等酿造酒,有米烧酒、红薯烧酒等蒸馏酒。
在嘉禾还有早酒文化。嘉禾人喝早酒如同广东人喝早茶,早茶不是纯粹喝茶,茶点琳琅满目,早酒也一样,猪脑夹心肉汤、血灌肠、小肠猪肝、煎豆腐、小炒牛肉配上一壶甜水酒,这样鲜香嫩辣的一桌早餐,称做“嘉禾早酒”。
过去,忙碌了一早的农民,都会炒一两盘菜、温一壶老酒,消乏暖胃,开启一天的生活。久而久之,在嘉禾这种喝早酒的习俗就传承了下来。早酒是嘉禾人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更是嘉禾人热情好客乐观向上的真实写照。
嘉禾县积极创响“好歌好水·好客嘉禾”旅游形象,将嘉禾美食与神农教耕文化、嘉禾传统文化相结合,给美食赋予文化内涵,让吃美食与品文化共怡情。抓住旅游六要素中“吃”是第一位这个关键,在打造嘉禾旅游宣传时重点宣传推介嘉禾美食,让嘉禾美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来嘉休闲体验游的靓丽名片,全力打造“泡温泉、赏民歌、吃美食”特色文旅品牌。
美食与产业深度融合
嘉禾美食的缔造,离不开当地鲜美的食材,更离不开嘉禾人对美食极致追求。
嘉禾县大力实施“食材基地”建设工程,进一步做大富硒产业,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环保餐饮原辅材料基地,建设“食材市场”,重点支持一批企业建立嘉禾菜原料、辅料、调料生产加工基地和“食材市场”,引导嘉禾美食产业和农业密切结合,重点打造富硒三味辣椒、蔬菜、油茶种植基地,生猪和蛋鸡蛋鸭养殖基地,活水鱼水产养殖基地,为嘉禾餐饮企业提供无公害、符合标准的原辅材料。
嘉禾餐饮业的发展无疑带活了当地种养殖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嘉禾就已经成为供港牲猪基地,近年来嘉禾生猪、无公害蔬菜、外酥里嫩的嘉禾豆腐、以“香、辣、甜”闻名的三味辣椒等农产品先后走出嘉禾,登上长沙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
目前,嘉禾县已建有14个优质食材种养基地,带动1.6万多农户就业增收,实现优质蔬菜4小时供港、8小时上桌,搭上湘菜名县的发展快车道,嘉禾的优质食材已全面融入大湾区美食圈。
美食与品牌无缝融合
如今,“吃在嘉禾”的名片越擦越亮——
今年8月30日,全国首档“村厨”主题乡村文化美食节——2024湖南省“村厨大赛”海选首站在嘉禾县举行,“好歌好水,好客嘉禾”的美味大放异彩。
9月3日,实现“灯盏糍粑自由”的巴黎奥运冠军的刘焕华,再次把郴州名小吃嘉禾灯盏糍粑带火全网。
嘉禾美食越来越“香”,据不完全统计,仅嘉禾县城就有餐馆400多家,年接待200万—300万人次,实现产值2.5亿元。这个湖南最小的县正打造着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牌。
这背后更是嘉禾县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奋进。2022年嘉禾县正式启动湖南美食之乡建设,相继出台了《嘉禾县加快建设湖南美食之乡行动方案》《嘉禾县加快建设湖南美食之乡若干措施》《深入推进“四个定位”深化行动“建设湖南美食之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嘉禾餐饮美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打造地方特色美食品牌,不仅能够提升当地餐饮业的竞争力,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地方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嘉禾县大力推介灯盏糍粑、米豆腐、酥油茶等特色小吃,做优“一桌嘉禾饭”。打造一批“嘉肴·家味”品牌形象店,创响“吃在嘉禾·回到家中”美食品牌。
同时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旅游节、食博会等活动,开展十大食材基地、二十大名菜、五十家网红名店评比活动,推动嘉禾美食走出去,放大美食文化影响力。
从一箪食一瓢饮,到一个县域产业,嘉禾人民将“炒出”更好的味道,让闪闪发光的“铸都嘉禾”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