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有一万年历史吗?这部纪录片为你释惑
——访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总顾问郭伟民

    《湖湘一万年》海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湖南有一万年历史吗?”看到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的标题,对于湖南史前文明不了解的人不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12月9日晚,由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第一季)在CCTV-4播出最后一集,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考古的角度重建湖南的远古时代,通过一个个考古实证为人们答疑解惑。

  “《湖湘一万年》这个标题是湖南历史的真实写照,湖湘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同时,对于湖湘文化的溯源可能需要新的思考。”《湖湘一万年》总顾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表示。

  湖湘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文明

  国际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距今一万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个时间段,旧石器时代文化逐步演变发展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稻作农业开始出现,人类开始定居、制作陶器等,这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代表了一个不同的史前时代的到来。

  湖南的一系列经过考古发掘的遗址,都清晰地体现了这一变化的过程:在距今一万年前后,湖南所在的区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选取了其中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展示了湖南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的变化,以及湖南对于最早的中国形成的重要意义。

  如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有人工干预痕迹的水稻(距今14000年左右)和世界上最早的陶片之一(距今18000年左右)。

  距今八九千年前,澧阳平原的彭头山文化出现了环壕聚落、有明显迹象的稻作农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时代的开端:人们在平原上定居,种植水稻,为后来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距今七千多年前,洪江高庙、桂阳千家坪遗址以及洞庭湖区的胡家屋场、坟山堡和石门皂市遗址,分别展示了史前人类在精神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丰厚积淀。

  距今约6300年前至61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湖南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的出现在中国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开启了中国史前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在它的影响下,湖南出现了鸡叫城、七星墩等古城遗址,它们都是中国史前古国文明达到一定高度的代表。

  “湖南是如何参与最早的中国的形成的?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湖南又有怎样的贡献?纪录片《湖湘一万年》着重阐述了这一点。”郭伟民说,史前稻作农业发展、城的建立、水利工程的建造、玉器的出现,以及高庙白陶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和信仰等,都展现了湖南对于最早的中国形成的重要意义。

  “直到距今4000年前后,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陶寺、石峁、二里头遗址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这一时期诞生。”郭伟民说,这之后的夏商周时期,强势的中原文化对湖南地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湖南积极汲取中原文化的养分,在距今3000年前后迎来了又一个文明发展的高峰:以宁乡炭河里遗址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明时代到来。

  纪录片《湖湘一万年》展示了从史前到商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湖南地区的历史进程。下一阶段的湖湘文明从楚国开始,讲述湖南如何完成华夏化进程及湖湘文化再次崛起的过程。

  突破中原史观固有认知,重构湖湘文化叙事

  说到湖湘文化的起源,我们常常会想到屈贾。如今,郭伟民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目前对湖湘文化的研究以中原史观为基础,包括历史上的屈原、贾谊、曾国藩,写史书的司马迁、班固,他们都尊崇这种史观。”郭伟民说,中原史观是以中原为中心构建的历史叙事,对世界和历史的看法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出发,并为其周边地区冠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称呼。这种史观固然反映了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主流,但考古成果证明,在国家和王朝诞生之前,中华文明的中心和起源是多元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周边地区比中原还要先进。

  21世纪初,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到夏商周时期才开始逐渐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发展的历史大势。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重要成果。史前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都在向前发展,它们之间多有联系和交流。如苏秉琦先生所言,像满天星斗一样,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最后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进程。”郭伟民说,从考古成果看来,认为湖湘文化源头是屈贾,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在万年历史进程中,聚落兴废,城池坍毁,如潮起潮落,星移斗转,但湖南古老文化的基因如沅湘之水万古长流不涸。高庙文化的观念与信仰,一直存留于武陵山深处。屈原行吟湖湘大地,是沅湘一带丰富的文化滋养了屈原,而不是相反。”郭伟民认为,司马迁、班固等持有的中原史观,把中原地区取得的阶段性历史成就和发展道路转换为普遍性的文明原则,将其他地区文明化过程降格成了为中原崛起而进行的历史准备。

  而考古学突破了这一固有认知,解构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考古弥补了先秦文献中湖南仅有只字片语的遗憾,延伸了湖南历史的轴线,丰富了湖南历史的内涵,活化了湖南历史的场景,也重塑了湖湘文化的结构。

  “纪录片《湖湘一万年》忠于考古事实,没有进行多余的想象。但是表达上,通过场景复原,力求生动。该片叙事逻辑清晰合理,画面精美,通俗易懂。”郭伟民认为,湖南日报社和湖南省文物局联合打造这部作品对公众进行生动的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展现了主流媒体和考古界的责任担当。

  如何更好地重建万年湖湘文明?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一代代考古人上下求索。

  为此,郭伟民给出了建议:注意反映当时社会重大变迁的考古现象,比如文化过程的精细刻度,城的功能及变化、稻作农业的规模、水利工程的体量,城在湖南出现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等。同时,关注类似于高庙遗址这类反映人类精神信仰的遗存,它是怎样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所以,考古人既需要更加细致严谨地做好考古工作,又要进一步细化考古研究成果,提炼其学术价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