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颐佳 通讯员 黄馨怡 石龙 石琦
说起“世界三大珍馐”之一的鱼子酱,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国家、沿海城市。然而,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也是国内重要的鱼子酱生产地,每年最多可产商品鲟鱼380吨、鱼子酱10吨。
花垣县北欧玛鲟鱼养殖有限公司,是集鲟鱼养殖及鱼子酱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公司,探秘大山里的鱼子酱是如何产出的。
深山腹地冷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鲟鱼生长
走进养殖基地,放眼望去,300余个大小鱼池错落有致排列,一条条肥硕的大黑鱼摇头摆尾,悠然自得地在水中穿梭。“这些都是养了7年以上的鲟鱼,每条至少10公斤。那条是元老级成员,从2008年公司成立一直养到现在,足足有150公斤。”公司行政经理龙吉星,往投饵机中倒入满满一桶饲料,调好参数,饲料就从管口“喷涌”而出。“整个养殖基地目前有200多吨鲟鱼,包括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和杂交鲟。”
鲟鱼是亚冷水鱼,生活的水温不能超过25摄氏度。龙吉星说,这里的鲟鱼都是泡着紫霞湖的水长大的。紫霞湖水质优良,水量充足,水温相对稳定,常年不超过25摄氏度,非常适宜鲟鱼生长。
花垣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多年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县内溪流众多,水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鱼类品种达82种。2023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10公顷,水产品产量2200吨。该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崇山峻岭蕴藏丰富的冷水资源,水质整体优良,开发鱼子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鱼子酱出口均价为每公斤500美元至600美元
鲟鱼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它们的祖先与恐龙处于同一个时代,养殖历史悠久。鱼子酱制作工艺传统,操作流程简单,基本由人工完成。
鱼子酱加工厂,工作人员开着增氧水车,满载数十条刚刚抓捕的鲟鱼。停下车,将鱼逐条抬下,通过传递口送入生产车间,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依次完成杀鱼、剖腹、取卵、挑除、拌盐、装罐……
工作人员杜玉双坐在称重机旁,在表格上逐一记录每条鱼的体重、卵重。她介绍,鱼子酱就是鲟鱼鱼卵。每条鲟鱼至少养7年,才能性成熟,产生鱼卵。卵重大约占鱼体重的20%至25%,一条10公斤的鱼,能产2至2.5公斤鱼子酱。
鱼子酱普遍为黑色,营养价值高,是高端食材的代表之一,也是部分奢侈化妆品的重要成分。过去产量少、价格高,故有“黑黄金”之称。
冷藏库里,整齐摆放着600罐1公斤规格的鱼子酱。
“这些鱼子酱即将发往日本。”龙吉星说,前不久刚完成600公斤的鱼子酱订单,日本客商很满意,又追加了400公斤。“我们的产品多次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美国波士顿等国际知名水产博览会,受到国外专家和消费者好评。”
大罐鱼子酱旁边,还分类摆放着10克、20克、30克、50克等不同规格的小盒鱼子酱。
截至目前,该公司的鱼子酱已销往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比利时、沙特阿拉伯、法国等,出口均价为每公斤500美元至600美元。“今年,我们与麦德龙集团合作,生产的鱼子酱出口英国。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各提出1000公斤的订单需求,目前香港手续文件基本完成,即将出口,对台湾最迟2025年2月实现出口。”
辐射带动周边山区群众和企业发展冷水鱼产业
立足武陵山区优良的冷水资源,花垣县结合国际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独具特色的冷水渔业,着力打造花垣水产精品名牌,推动现代水产养殖走向集约、优质、高效、循环、综合的健康养殖道路。
该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为周边地区提供苗种、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产品营销服务等。花垣北欧玛公司年孵化鲟鱼卵约1000万粒,供给重庆、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市鲟鱼苗种需求,辐射带动周边山区群众和企业发展鲟鱼、冷水鱼产业,曾获评国务院扶贫办“科技扶贫示范项目”。
“鲟鱼浑身都是宝。”龙吉星介绍,该公司每年销售鱼子酱的纯利润可达600万元,鱼肉、鱼苗和饲料利润达600万至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