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英 郭瑾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是推动湖南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要在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立德树人,培养卓越创新人才。新时代高校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培育重大原创成果。以国家重大战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布局一批前沿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争做相关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实施人才强校策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畅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推进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努力培养一批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汇聚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将高校建设成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集聚地,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积蓄和输送源源不断的新质人才。
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把握发展要求,强化学科创新能力。省内高校应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主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科学建设交叉学科,系统提升原始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把发展交叉学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作为推动湖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聚焦重点领域,突出学科建设成效。高水平科技成果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产出和成效。高校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成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瞄准主攻方向,拓宽学科服务面向。高校要把强化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与拓宽学科服务面向深度融合。通过优化学科设置,赋能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引领未来产业,把推动产业和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学科支撑技术、以知识赋权话语、以科技赋能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构建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模式。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深化校地合作机制。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学科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积极主动与全省各市州合作“结对子”。借力区域特色产业,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搭建全方位战略合作平台,实现多种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对接与高校学科专业对口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或科研工作站,有效打通科技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通渠道,实现“科研实验室”与“工厂车间”的无缝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让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强化协同联动攻关机制。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协同发力,加速高校科学技术创新、助推企业自主研发、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要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对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布局,把科技人才集聚的势能转化为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点燃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进入新时代,高校作为教育的“孵化地”、科技的“策源地”、人才的“集聚地”,理应主动担当、奋发作为,持续优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具有高等教育优势特色的满意答卷。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YBA09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