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普惠金融的人民性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张美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旨在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凸显着鲜明的人民性。

  确保普惠金融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与执政目标。普惠金融以支小、支微、支农和服务民生领域为重点方向,在市场配置的前提条件下,引导金融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满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金融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既是落实金融人民性重要原则,也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具体而言,普惠金融的人民性,为普通人群服务方面,体现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方面,体现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服务社会特殊人群方面,体现于致力缩小“数字鸿沟”等。

  普惠金融具有人民性基因。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服务最原始的追求,传统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的特点使得三农、中小企业成为获取金融资源的弱势群体。作为调节与矫正金融资源配置的方式,以支农支小为服务重点的普惠金融,其本质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原则,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23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旗帜鲜明提出了金融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部署了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的工作任务,即通过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最终实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从其产生、发展脉络来看,普惠金融旨在实现金融资源公平共享,通过补齐金融短板,让金融服务惠及所有人。

  普惠金融的制度架构彰显人民性。《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实施普惠金融的“四梁八柱”。这一制度框架涉及普惠金融产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金融消费者保护、普惠金融促进机制、党对普惠金融工作的领导五大板块。借助普惠金融的实施机制,从而使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明显增强。可见,普惠金融一揽子制度安排,以弱势群体利益倾斜性保障为手段,搭建更为包容、更为平等的金融供给机制。这种制度设计是对传统金融趋利性的克服与纠偏,让普惠金融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富目标工具箱中举重若轻的手段,本身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

  普惠金融承担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作为市场化金融支持手段,普惠金融既有别于无偿的社会救济与捐赠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性金融。确保普惠金融的人民性,需要政府和市场相互发力、相向奔赴。政府应该在制定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尤其需要以财政货币政策为杠杆,引导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普惠金融机制。作为金融机构,则应当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风险可管控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更好发挥普惠金融支农支小支微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既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