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金秋时节,山城安化。登山放眼,层峦叠嶂,坡坡茶林满目苍翠。
以茶兴业,以茶富民。多年来,安化县借助科技力量,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并连续15年上榜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
“安化黑茶产业的腾飞,离不开刘仲华院士工作站的鼎力支持。”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旒阳如是说。
第一次“握手”
走进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黑茶原料分选净化设备正在运转,智能机械手正在作业,智能数控烘房指示灯不停闪烁……
公司副总经理张岭苓介绍,得益于刘仲华院士工作站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公司的自动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程度,稳定和提升了产品品质。
目前,类似白沙溪茶厂的这套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流程,已在安化黑茶的生产企业普遍应用。
虽然,刘仲华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仅3年多,但刘仲华院士团体与安化的情愫却已绵延20多年。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然而20世纪90年代,受传统生产方式和制作水平制约,安化黑茶产业陷入了低谷。
2005年,刘仲华第一次走进安化黑茶生产企业,就下定决心: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助力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升级。
论文写在大地上,迸发出无尽魅力。此后10多年里,依托安化这片广袤的实践天空,刘仲华团队揭示了黑茶调节糖脂代谢、调理肠胃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创新了现代黑茶优质高效加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于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刘仲华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安化黑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至2020年,安化县茶叶综合产值由3亿元增加到220多亿元,茶叶加工企业由15家增加到300多家,成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
第二次“突围”
时间迈入2021年,安化黑茶产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方式改变、生活品质提高,传统黑茶冲饮不便捷、功能单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安化黑茶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茶叶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安化黑茶产业要实现第二次‘突围’,须充分解决便捷化、功能化、时尚化的问题。”刘仲华鲜明提出了黑茶产业的“主攻”目标。
先用茶刀将硬邦邦的茶砖撬下一块,再洗茶、冲泡……以往,要喝黑茶,得先经过一番繁琐的程序。但如今,只要将一小袋独立包装的黑茶萃取精华轻轻撕开,再一倒、一冲,仅几秒钟,就可像喝速溶咖啡般,喝上一杯醇香可口的黑茶。
“这得益于刘仲华院士团队的研究创新。”在理想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贺军辉边演示、边介绍。
市场上大部分速溶茶产品存在流动性、速溶性、抗潮性不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刘仲华团队经反复试验、论证,成功研发出中空微颗粒喷雾干燥新技术,使速溶黑茶粉流动性好,冲饮方便,加水3到5秒即溶,汤色清澈透明,具有很好的抗潮性。
具备营养或保健功能的桑香茯砖、糖适茯,黑茶与药食同源植物功能成分组合研制的糖脂无忧的速溶固体饮料,方便时尚的速溶茶、茶浓缩液、茶膏、黑茶饮料,洗发水、黑茶牙膏、黑茶枕头等个人护理品……这些年来,在刘仲华及其专家团队的加持下,安化企业研制的功能型、时尚型黑茶新产品就达20多种,为安化黑茶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数次“热线”
“刘院士为我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谈及刘仲华院士工作站的支持,湖南高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顽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基于黑茶中所蕴含的生物活性健康因子,刘仲华院士专家团队与高家山茶业深度合作,开展以“糖适茯”为代表的功能性黑茶产品研发,通过产品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人之间的联络成了“热线”。“我们最多的是一天打了4次电话。”在龚顽强的印象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刘仲华对他的电话几乎“来者不拒”。哪怕是因开会或者出差无法第一时间接听,刘仲华事后也总会电话回复,一探讨就是大半个钟头。
在“糖适茯”研制进入最后的试饮关键阶段,刘仲华百忙之中亲自上阵,积极协助征集志愿者,定期跟踪收集他们的试饮状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经过双方不懈努力,“糖适茯”顺利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质量认证,成功上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高安化黑茶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刘仲华院士专家团队与安化县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帮助引进、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近两年来,共吸引培养中级以上人才10余人,其他科技服务人才20余人。
“科技工作者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能及时为地方排忧解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刘仲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