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郭朵朵 通讯员 罗玲珑
“小伙子,我也在《湖南日报》上发过文章呢!”近日,在益阳市委党校,95岁的离休干部蒋宗恒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地展示他1956年2月在《湖南日报》发表的《种植苎麻的能手黄业菊》《沅江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等文章。
最骄傲的事是擒匪筹粮筑堤
蒋宗恒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伯父蒋翊武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总指挥,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妹妹蒋宗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21岁。
“您一生最骄傲的事是什么?”记者问。
略加思索,蒋宗恒讲起了故事。
1949年的一天,敌机在常德上空发起轰炸。蒋宗恒和老百姓赶紧躲到一所学校的桌子下。后来,打开房门,他发现站岗的解放军战士一动不动坚守岗位。他得知,还有解放军战士拿着机枪向敌机扫射。
“干工作胆子要大,要勇敢,不做怕死鬼。”蒋宗恒说,这是他从解放军战士那里学到的,影响了他一生。
1950年,蒋宗恒奉命到临澧县的乡下为前方部队筹粮。“当时,土匪猖狂,老百姓不得安宁。筹粮就得先擒匪。”蒋宗恒组织民兵轮班巡逻,抓到3个土匪,顺利完成筹粮任务。
因为筹粮支前和土改有功,1950年、1951年,蒋宗恒连续获评临澧县劳模。
1954年,湖南省滨湖地区遭遇特大洪灾。当年,蒋宗恒被派往北洞庭(益阳),带领老百姓修复大通湖周围150千米的堤段。
“修洞庭湖堤垸,那是真的苦,但我不做怕死鬼。”蒋宗恒说,他和民工吃的是硬如谷粒的糙饭,饮的是不干净的水,因此落下慢性胃炎。
1955年,因参加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成绩突出,蒋宗恒获评特等功一次。
离休后敲出28万字的回忆录
蒋宗恒一家践行“忠诚、笃学、敬业、俭朴”的家风家教,被益阳市委党校誉为“家风家教的典范”。
他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请吃不到、送礼不要、来历不明的东西不买。
他的妻子龚玲告诉记者,前两年,得知她听力不好,有人送来价值1.7万元的助听器。蒋宗恒得知,坚持把助听器退了回去。
2023年11月,蒋宗恒生病住院期间,护工徐师傅看到他身穿的一件缝补过的老旧棉背心,说:“蒋爹,这都可以进博物馆了。”
这件背心,是龚玲于20世纪90年代末为蒋宗恒手工缝制的。几十年过去了,上面纽扣都不知换过多少回。
蒋宗恒入党已75年,尽管生活俭朴,但对于缴党费和别人需要帮助的事毫不吝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蒋宗恒缴纳一笔特殊党费1万元。他说:“我觉得很有意义。”
离休后,蒋宗恒决定写一本回忆录。
“我想把革命先烈的事迹和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让年轻人知道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历程,让他们明白,革命人永远年轻。”蒋宗恒说。
72岁时,蒋宗恒自学电脑。94岁时,一本近28万字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蒋宗恒回忆录》出版。
2019年,蒋宗恒与妻子龚玲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3年,他荣获全省“最美老干部”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