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用“栓”字组词,小学生竟组出了“栓Q”。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为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汇,武汉市育才小学、光谷第五小学、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等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如“芭比Q了”“栓Q”“city不city”等。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模仿是他们的本能。每个年代的孩子,必然受到当时流行文化的影响。过去在校园里流行的小说,或者电视剧台词,现在只不过是换成了“烂梗”式网络用语。问题是,野生的“烂梗”式网络用语,有着“病毒”般的传播能力,一些未成年人对“烂梗”式网络用语的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
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2023年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不但细化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网络保护”相关内容,还明晰了不同情形的法律责任,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因此,必须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为无孔不入的“烂梗”式网络用语,装一道严密的过滤网。平台首先要履行社会责任,及时打击和清除,避免其成为孕育恶俗“烂梗”式网络用语的温床。有关部门也应让监管长出“牙齿”,加强对不良内容的治理,建立并完善负面清单,为未成年人营造积极文明、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学校要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提高他们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用文明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也要加强对孩子浏览内容的关注,及时制止和纠正其生活中一些不恰当的玩梗行为,引导孩子远离“烂梗”式网络用语。
(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