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北斗规模应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前已进入到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新发展阶段。
“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做对了哪些事情?还要怎么做?”10月24日,在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长沙金维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彦抛出的问题引发众人思考。
当天,参加北斗规模应用产业化专题论坛的专家认为,“北斗+5G”“北斗+AI”等行业的融合创新,以及“千行百业+北斗”,从全新角度审视传统产业,同时催生出一批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质生产力。
“北斗+”,行业融合创新不断
古时,人类依赖北斗星,识别方向、判断季节、计算时间;而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将中华智慧与宇宙浩渺成功连接。
“北斗一号解决了我国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问题;北斗二号突飞猛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北斗三号更稳定成熟,北斗产业链能够自主可控。”在刘彦看来,中国北斗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北斗自身技术持续升级,与新技术融合更为紧密。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CEO陈金培举例,如今的手机地图不仅能导航,到红绿灯路口时,还会智能显示需要等候的时间,甚至精确到秒,背后用的就是时空智能服务。该服务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的5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服务。
中国移动融合利用“北斗+5G”融合技术,首创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系统。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刚介绍,该系统可实现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服务,保障隧道内导航信号连续、稳定,让复杂地形环境下的智能定位更加精准可靠。
专家表示,从室内到室外、从地面到低空,北斗规模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限拓展,与行业融合应用新技术密切相关。
“+北斗”,赋能千行百业升级
搭载了北斗定位芯片的平安校园智能手表,能够精准定位儿童的位置;一些户外品牌与北斗芯片厂家达成合作,对冲锋衣等服装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和升级……
论坛上,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程承旗教授坦言,北斗的应用已经深入千行百业,但还远远不够。以低空立体交通领域为例,要想实现“人人能用低空飞行器,家家享受低空飞行器服务”,亟需建立全国时空标准统一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发展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实现低空建设“车同轨、书同文”。
现代化农业领域还需深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表示,智能农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北斗技术是推广智能农机的重要支撑。2024年,株洲市三门镇无人农场种植的水稻,比传统方式种植的水稻增产20%。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黄磊认为,北斗应用方向正在从以测量测绘为代表的传统应用,加速向以无人机、智能驾驶、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拓展。他说,当人们越来越关注北斗技术的性能和成本时,行业企业要围绕不同场景做优化、针对不同精度做升级,方能使北斗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