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丽
创办于1909年的楚怡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楚工”),是湖南乃至全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创始人陈润霖先生与全体师生一起,在四十多年办学中铸就了以“爱国、求知、创业、兴工”为核心的“楚怡精神”,薪火相传,闪耀至今。一百多年过去,我国职业教育已远胜于昔。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双创”课程不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其课程思政建设也应契合时代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传承弘扬经历了历史洗礼的“楚怡精神”,为“双创”课程思政注入强劲活力。
以赤诚爱国精神为“双创”课程思政培元铸魂。1904年,陈润霖从日本学成归国,他满怀爱国热情,兴办楚工,并用一生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理想追求。今日之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各行各业面临升级转型压力,亟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是“双创”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创”课程思政时,应充分融入以楚工为代表的早期职业院校、实业工厂的办学与创业历史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参观走访我国早期工业化历史文化景点、实践基地,感受我国工业变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复兴使命感;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和企业,举办行业发展宣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将个人“双创”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以务实求知精神为“双创”课程思政引向赋能。1928年,我国职业教育“退潮”,大量教学内容死板、专业设置不贴合实际的职业学校濒临倒闭。楚工快速调整专业布局与课纲设计,使之紧密契合社会需要,成为当时职业教育界耀眼的“逆行者”。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双创”教学内容及课程思政必须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轨道”。应密切关注行业动向,不断更新“双创”教学理论与实践案例的“知识库”,避免“古董式”“八股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于实践中致知穷理、脚踏实地的思维习惯。可在教学中引入以楚工师生为代表的求知与实践故事,并进行开放式分析,鼓励学生自主调查研究社会需求,引导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自学相关知识、快速迭代创新思路、紧扣现实反馈调整修正的“创新创业学习回路”。
以锐意创新精神为“双创”课程思政开路破局。在职业教育尚处混沌阶段的20世纪初,陈润霖便突破传统教育形式,创造性地以“躬行实践”为教学纲要,他积极购置西方进口教学设备,为学生设立新式实习工场,将创业维新基因深深刻入了楚工师生血脉。当前正处于产业风口迭代迅速、创业领域不断更新的“工业4.0”时代,高职院校须将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持续融入“双创”课程思政建设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了解海内外行业、企业创新经典案例,学习蕴含其中的先进理念和精神;开展多元化、实战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博闻广识与深度思考中积极探究社会发展规律,及时了解新兴、前沿行业变化动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各类“双创”大赛要求,构建“双创”实践平台,支持学生创业实践;联动相关企业,激活学生“双创”思路,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助力学生“双创”项目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从务虚到切实地快速孵化。
以匠心兴工精神为“双创”课程思政强基固本。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课程标准,造就了楚工的高质量教学和属于楚怡人的“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一百多年,改革开放四十余载,无数工业人心怀“兴工”之使命,奋力将我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打造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大国。随着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需求从曾经的“量大管饱”逐渐转变为今天的“精益求精”。为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课程思政教育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养成惟精惟一的工作习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结合现代工业发展特质,向学生讲授高质量产品畅销案例、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学生将严格的质量管控意识落实到“双创”从构想至实现的各个环节。另外,高职院校还应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管理,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学习本领、领悟匠心,确保“双创”更好契合产业升级需求,助力高水平实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作者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湖南楚怡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就业创业专项课题“楚怡精神融入工科高职院校双创课程思政模式与路径研究”(XJK23BXJ02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