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9月07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时光的文明对话

  刘彤 黄煜婕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在《人民文学》2024年第7期中,姜明的《八千年的凝视》犹如一股清泉,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长廊,与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文明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文中以良渚黑陶罐为例,展开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刻探讨。这只看似普通却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黑陶罐,以其粗糙的外表和腹部的四个刻画符号,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四个符号,不仅是象形具象向会意抽象的转变,更是文字诞生的雏形。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符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古人试图通过刻符来叙事、沟通的图景。

  自古以来,汉字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应用于各类历史典籍的编纂之中,包括史书、经卷、墓志铭等,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历史资料与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姜明的笔下,文字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而是文明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比良渚黑陶罐上的符号与甲骨文等更成熟的文字形态,揭示了汉字从诞生到发展的漫长历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文字的演变,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体现。正如作者所言,“从单一的个体字符走向了四字词组,从圆弧画符走向方正立字,这就是汉字的婴童模样。”这种对汉字源流的追溯,不仅让我们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明的追求。

  从个体到集体,姜明的《八千年的凝视》深刻阐述了文明传承的多维度内涵。他巧妙地编织了一张由个人情感、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揭示了文明传承不仅仅是时间的线性延伸,更是文化精髓的世代相传和精神力量的不断凝聚。

  在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一位残疾人士不畏艰难、坚持练习书法,并最终成为书法老师的故事,既展现了个人对文化艺术深沉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更突显了这种热爱如何跨越身体障碍,升华为对文化传承的坚定担当。这位书法老师的故事,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光芒,照亮了文化传承道路上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每一个人去珍视、去守护、去传递这份宝贵的遗产。同时,作者强调了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与包容,认为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姜明的笔下,这种宽容与照顾不仅是对个体的尊重,更是对文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深刻体现。最终,姜明将文明的传承提升至了一个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层面。他指出,文明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中静默的展品和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上。

  从过去到未来,姜明以其深邃的洞察力,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文明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文明经历了风雨飘摇、冲突与挑战,但人类始终秉持着对和平、进步与共同发展的不懈追求。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和深厚底蕴的承载者,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将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智慧的桥梁。

  今人观古人,后人亦观今人,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姜明的《八千年的凝视》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