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联合研发风电叶片,在株洲催生产值550亿元的风电产业集群——
校企牵手闯“风口”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贺莹 邱峰 

  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近日在株洲召开。一个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传为美谈。

  过去10余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对风电叶片技术展开攻关,时代新材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还在株洲催生了一个产值规模约550亿元的风电产业集群。

  一次偶然相遇促成校企深度合作

  双方联合组建风电叶片研发团队

  时代新材前身为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橡胶试验室,主攻减振降噪产品。

  2006年,市场竞争白热化,时代新材高层达成共识:改赛道,换产品。

  当时,我国大型风电叶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一片空白。时代新材决定将研制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当年省科技厅举行的一次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推荐会上,时任时代新材总工程师杨军遇到国防科大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肖加余。

  “能不能向我们输送几个人才?”求才心切的杨军说。

  面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请求,肖加余对时代新材产生了浓厚兴趣。

  杨军向肖加余介绍时代新材的发展情况,表达企业进军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产业的构想。

  当时,国防科大风电叶片已有一定的技术研究基础,因科研经费等问题,未能进行设计开发,一直在寻求企业合作研发。

  一方有产业化基础,一方有技术团队,双方一拍即合。

  2007年,时代新材与国防科大签订风电叶片联合研发的战略合作协议。

  时代新材一支20余人技术队伍,来到国防科大学习、培训。国防科大选派10余名师生,与之合作,组建风电叶片研发团队。

  双方确定研究课题,成功申报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大尺寸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的RTMAVIP就地制造技术”国家863项目。

  不轻言放弃度过行业寒冬

  闯出引进创新之路,步入快速发展期

  当时,风电叶片的前沿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时代新材风电叶片要产业化,不可避免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2007年12月,时代新材引进德国一家公司的叶片技术,试图通过该型号两款叶片的技术引进,快速消化吸收,形成产品,进入市场。

  国防科大复合材料教研室主任曾竟成带领技术团队,仅花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技术资料的翻译和整理,编写出一套适用于时代新材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等技术文件。

  一年后,风电叶片多项型式试验通过,时代新材风电叶片产业化打响第一枪。

  风云变幻。2009年,时代新材风电项目投产即遭行业寒冬。全国风电叶片厂80%以上停产。

  低风速领域,业内尚少有企业涉足。时代新材、国防科大不言放弃,将产品方向从高风速的北方转向瞄准低风速的南方。

  国防科大项目合作组核心成员彭超义率技术骨干,以行业最快速度自主设计国内第一款低风速叶片,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一批适用于南方低风速的加长型、防冰冻、抗台风、轻量化的风电叶片,以差异化的优势,很快成为南方风电叶片市场霸主。

  与此同时,在芬兰、瑞典等北欧高寒风场,时代新材的风电叶片也布点运转。

  时代新材顺利度过行业寒冬。2013年,全国风电行业逐步走出低谷,时代新材步入快速发展期。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战略一致

  催生产值规模550亿元的风电产业集群

  校企合作持续深入,推动时代新材快速发展。

  该公司先后自主研发50多款风电叶片投入市场,拥有近百项风电叶片专利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风速风电叶片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年,我们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每年研发经费达1.5亿元。”时代新材风电产品事业部开发中心主任梁鹏程说,时代新材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整套技术完全独立自主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截至目前,时代新材风电叶片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超62兆瓦,装机运行风场1300余座,累计装机2.2万套,广泛分布于欧洲、南亚、美洲以及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风电叶片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全球前三。2023年,该公司风电叶片总销售额突破67亿元。

  在时代新材引领下,株洲聚集50余家风电企业,催生一个产值规模达550亿元的风电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风电装备核心产品生产布局最全、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聚集最多的城市。

  回顾这场10余年的深度合作,国防科大、时代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时代新材没有选择国防科大,风电叶片产业发展将障碍重重;如果国防科大没有选择时代新材,风电叶片的研究成果也很可能难以迅速成功转化应用。

  “创新成果产业化涉及众多环节与主体,也难免会面临转化不顺、产业化不畅的困境。校企合作能否成功,在于合作机制,合作的校企要优势互补、战略一致。”国防科大项目合作组核心成员彭超义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