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李成辉
“发明专利申报成功后,最怕的是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转化,造成专利‘沉睡’。”7月2日,湖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主任张道兵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利证书不是一张奖状,如果不转化就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纸。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有类似感受的不在少数。该如何唤醒“沉睡”专利?当天上午,我省召开《湖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实施方案》瞄准专利转化运用的痛点、堵点,提出实施“四个专项计划”,助力打通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
摸清家底,以“盘点”促“盘活”
从最初相关专利获得20万元转让费、被评价为“高质量、低价值的技术”,到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以1亿多元作价入股……前不久,湖南大学“电涡流阻尼新技术”专利转化引起广泛关注。今年4月,该技术的研发应用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
这也是我省以“盘点”促“盘活”,唤醒“沉睡”专利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高校、科研院所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探寻加快其专利价值实现途径,尤为迫切。《实施方案》提出,聚焦高校和科研机构激发新活力,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专项计划,全面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推动实现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快速转化。
今年以来,在知识产权部门牵头下,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这一工作:对高校和科研机构2023年底前授权的41585件存量专利进行了逐个盘查,将其中33234条高价值专利分门别类纳入专利转化资源库。
同时,坚持“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我省组织高校与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对接会30余场次,实现了专利快速转化落地。今年1至4月,全省高校专利转让326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36%;专利许可159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0.66%。
畅通渠道,推动专利向企业转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挡着专利供需精准匹配。”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工程师马洁荣说。
一头是掌握丰富专利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另一头是追求技术创新的企业,如何畅通供需渠道、精准匹配?
近年来,我省围绕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输出端、产业园区聚集端、中小企业承接端、平台机构服务端等重要端口,打通连接渠道,作出了有益探索。据统计,三年来,我省专利出让23448次,受让27606次;专利许可5201次,被许可5219次,专利产品累计备案2346件。在全省建设的15所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实现知识产权转化金额20亿元。
但是,我省专利转化运用仍然面临转化率偏低、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张道兵说,他和他的团队已拥有20多项专利,仅成功转化运用5项。
为此,《实施方案》聚焦企业注入新动力,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企业成长专项计划;聚焦产业集聚效能,实施密集型产业强链增效专项计划,采取建立中小企业专利培育体系、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开展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等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专利转化、落地开出良方。
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引导激励
湖南农业大学针对农用履带底盘的多级变速技术,形成3项授权发明专利的组合保护,在专利产品推广运用过程中,针对侵权仿冒行为大力开展专利维权,有序促进了专利产品转化实施。截至2023年底,相关专利技术产品累计销售近5万台,销售额达18.9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出口额达2137万元。
今后,专利维权将底气更足。《实施方案》提出聚焦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服务助推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营造促进转化运用的保护环境,严厉打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
湖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刘雯认为,《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作用,综合集成资金、项目、人才、平台等各类政策和资源,强化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完善市场机制,营造了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环境。
根据《实施方案》,预计到2025年,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中小企业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增长20%以上,专利产品备案2500件以上,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400亿元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两年累计实现100亿元以上,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数量600家以上。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峰表示,将联合教育、科技、工信、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专利转化相关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