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伶仃洋波澜壮阔、浩渺无垠,南宋诗人文天祥来到此地时,写下“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诗篇。如今,伶仃洋上一桥飞架,深圳与中山两大城市通过深中通道实现跨海直连。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创下十项世界之最,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这个新的世界级跨海工程,打上了浓厚的湖南印记。
“湘潭造”桥梁钢撑起大桥“钢筋铁骨”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其中跨海桥梁约17.2公里、海底隧道约6.8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
宽阔的海面上,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深中大桥如彩虹凌空,流线型的钢身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全长2826米,其中主跨1666米。大桥主体钢箱梁建设需要25万多吨桥梁钢,其中,湖南湘钢供货量达9.3万吨,占桥梁钢总用量近四成。“湘潭造”桥梁钢为大桥撑起“钢筋铁骨”。
大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双向8车道,桥面超宽、通车速度快的特点,对桥身钢板提出严苛要求。
“业主对钢板不平度的要求,对我们是一个挑战。”湘钢销售部板材业务室主管张文清介绍,普通桥梁钢的不平度要求是每米6毫米,港珠澳大桥钢板为每米小于等于3毫米,而深中大桥进一步控制在每米小于2毫米。更难的是,9.3万吨钢板厚度从6毫米至50毫米不等,它们的不平度均须达到这一标准。
湘钢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积累了丰厚的技术经验。科研人员全力攻关,对钢材性能、工艺路线及检测方式重新设计。特别是在生产宽度近4米、厚度仅6毫米的薄板时,优化钢材横纵向强度和韧性匹配,攻克了这一难题。
“2022年10月,9.3万吨钢材如期交货,无论是品质还是时效,都得到高度肯定。”张文清自豪地说。
此外,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整平船,为当前世界最大深水整平船,其钢板90%来自湘钢,以超高强船板为主。钢板强度级别高,冲击韧性强,满足了在不移动船身的情况下大范围开展碎石铺设整平作业。
除了湘钢,衡钢的无缝钢管产品应用于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管节部位。
柔韧“关节”可抗8级地震
深中通道位于台风多发区、风速高、湍流度低的开阔海域,桥梁之所以拥有可抵御17级台风的能力,离不开中车时代新材送给它的柔韧“关节”。
这个“关节”,是一款钢支座产品,最大尺寸长1.5米、宽1.6米、高0.42米,最大承载1750吨。深中通道重要桥梁工程——非通航孔桥,有35个桥墩。140个支座安装在每个桥墩的墩顶与桥面之间。
“相比此前常用的橡胶支座,这款钢支座产品性能更稳定出色。”中车时代新材工业与工程事业部工程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夏俊勇说。
钢支座拥有支撑、限位、导向等功能,起到适应梁体热胀冷缩位移、载荷变化造成的转动等作用,好比桥梁的“关节”。
钢支座还可以针对桥梁纵向、横向抗震能力不同的特点,设置各自的抗震参数,让桥梁的力学能力得到极致发挥。若发生地震,支座可以产生摆动与阻尼,好像把梁体托举到空中,类似于直升机把重物悬吊到空中,可以少受或不受地震的震动影响。
夏俊勇介绍,研发团队在国内首创大支座各向高速摩擦试验,更充分模拟地震工况。试验数据与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遭受17级台风或8级地震,大桥也能屹立不倒。
时代新材还为深中通道带来另一“利器”——OMEGA止水带。它外形如同希腊字母“Ω”,可谓隧道防水的“英雄”。在深中通道地下工程,尤其暗埋隧道中,地下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如果没有OMEGA止水带,就像没有穿雨衣的人在雨中行走,很容易就会“湿透”。OMEGA止水带就像是给隧道穿上了一件防水外衣,确保其内部干燥和安全。
“湖南装备”海上再立奇功
深中通道7年建设期,湖南工程机械装备深度参与作业,彰显“湖南制造”力量。
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中联重科极光绿闪耀。该岛塔机装备全部使用中联重科塔机,从2019年10月至今年4月施工期间,8台塔机坚强耸立。
中联重科建起事业部区域经理谢斌介绍,4年多时间,经过特殊涂装的塔机在岛上经历无数次台风,未出现任何故障,未出现腐蚀情况。
在第一次海上超大旋挖钻机施工中,如何将嵌岩桩入岩10米以上?面对难度如此大的重要项目,施工方反复对比、试验,最终选择了山河智能。
作为地下工程装备最专业的“选手”之一,山河智能旋挖钻机大显身手,业主和施工方评价:“山河智能设备能啃硬骨头!”
20多台三一履带式起重机、泵车、搅拌车常年驻扎,三一是深中通道项目主要工程机械品牌之一。
深中大桥索塔高270米,钢吊箱是主塔桩基的“海中螺母”,该钢吊箱高度17.6米、外径41.1米,重量1800吨,超过了7架空客A380的总重。2019年7月,多台三一履带吊车合力,将这一“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
2020年3月,项目进展至最难的桥基施工阶段,索塔承台浇筑谁能胜任?
关键时刻,“世界泵王”上!施工方决定,全部由三一装备承包施工。
索塔承台地处主航道,现场无法与陆地栈桥连接,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需要船舶运输。驻扎在此的大型装备,要面对海风侵蚀和保养不易的双重难题。此外,这里气温高、海风大,浇筑过程中,一旦速度慢,混凝土易凝固不均,进而出现开裂等问题。
这意味着,浇筑施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浇筑完成。
彼时正值疫情防控期间,超5000立方米的大体量混凝土浇筑,对现场施工组织、设备性能等都是一场严峻挑战。为保障任务顺利完成,三一派遣专业人员驻场,协助做好浇筑质量控制保障。
施工中,三一泵车的表现堪称完美,在连续、高强度作业中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其施工时间甚至比方案缩短近10%,创造了整个项目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