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通讯员 徐冰
位于湘中丘陵地带的韶山灌区,1966年6月建成通水,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引水灌区,灌溉着长沙、湘潭、娄底3市7县约百万亩农田。
连日来,面对暴雨袭击,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守防汛一线,守护这座“年近花甲”的大型水利工程。
6月26日,记者从湘潭市区出发,驱车70多公里,前往韶山灌区“龙头”——位于湘乡市虞唐镇的洋潭引水枢纽工程现场。上午10时,记者看到,洋潭大坝开启5孔泄洪,流量超1100立方米每秒,场面蔚为壮观。
洋潭引水枢纽管理处主任文科辉介绍,他们在上游水府庙水库泄洪前5小时,组织4名党员对洋潭泄洪闸启闭设施、备用电源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设备正常。
“泄洪前2小时,党员冒雨对洋潭大坝上下游集中检查,对未及时撤离的4艘船只紧急劝离。”文科辉说,为避免再有船只下水,他们紧急电话联系乡镇和沿线3个村负责人,督促其对村里有船只的住户进行劝阻,严防意外发生。
洋潭引水枢纽工程地处韶山灌区最偏远的地段,离湘乡市区30多公里。这个13人的单位,党员占一半以上。文科辉告诉记者,在管理处安排的全天候、全覆盖安全巡查中,党员的轮班全部在晚上。
潘孟辉,洋潭引水枢纽工程管理处唯一的女性,同事心中的“女汉子”。作为党员,她坚决服从安排,无论多晚,都会打着手电、穿着雨衣,沿堤一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文俊,去年9月退役后来到洋潭引水枢纽工程管理处工作,今年是他首次接受汛情考验。“他以大坝为家,连微信名都改成了‘大坝守护人’。”省韶灌局灌溉管理科科长李伟军称赞这名韶灌“新兵”。文俊说,他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守护好这座大型水利工程,义不容辞。
从洋潭引水枢纽工程管理处出发,驱车70多公里,记者来到位于湘潭县射埠镇的韶山灌区南干渠管理处,这里管理着韶山灌区5大干渠中灌溉面积最大、长度最长的一条干渠。
“24小时连轴转,15人管理63.98公里渠道,有人在前线作业,有人在后方保障,有人在对接工作……”记者在渠道边见到58岁的南干渠第一书记周立新时,他正与同事检查干渠内坡衬砌情况。
周立新是同事心中的“老黄牛”。不久前,射埠镇周家湾地段2.5米宽的内坡衬砌被暴雨冲毁15块,严重威胁渠道安全。周立新第一时间安排人员、机械材料进场,自己在现场紧盯,仅3天就完成干渠内坡衬砌拆除重建,解除安全隐患。
周立新与韶山灌区“同龄”,在南干渠工作20多年,他说,坚守防汛一线,是党员本分,也源于对灌区的一份特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