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抓住推进中部地区协同创新的着力点

  唐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推进中部地区协同创新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合作、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谱写崛起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牢牢抓住推进中部地区协同创新的几个着力点。

  在构建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上着力。这是推进中部地区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组织体系,应发挥中部六省政府引导作用,组建协同创新社会组织和智库联盟,打造中部地区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创新主体沟通协同机制,搭建中部地区科学研发、成果转化开放共享共用平台体系。制定出台全区域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做好区域协同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创新政策联动,加强各类配套政策对接互通。强化政策协同,制定重大项目研发合作政策,完善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服务政策。建立健全全区域协同创新研发合作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全区域协同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全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链。发挥科技领军企业支撑作用,构建科技领军企业主导,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参与、互动协同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依托中部各省自贸试验区,建立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中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以科技和产业园区为核心,建设中部地区科技融合示范和产业创新示范区,推动中部地区产业主体跨区域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业态产业集群。

  在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上着力。这是推进中部全区域协同创新的目的和保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关键是发挥人才、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等协同创新要素的作用,不断拓展空间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资源要素协同。在源头上着力,不断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切实发挥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引导原始创新的主导作用,广泛调动和激发劳动者的创新热情。优化创新内外环境,全面提升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的原创能力。提高创新主体的协同研发和协作转化能力。统筹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进科技前沿、产业紧缺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中部地区高校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加强全区域高校、企业协同合作,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研究中心,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大创新资本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设立协同创新基金和政府奖励基金,加大协同创新资助奖励力度,推进资金向园区、产业和项目统筹,提升创新业态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区域优势互补能力。促进形成中部地区协同创新各主体、各环节、各方面相互支撑、高效互补,加速新知识、新技术在全区域的传播、辐射和应用,推进区域联动、协同互补。统筹整合全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坚持以优补短,实现优势共享、短板互补,提升全区域协同创新水平。

  在大力建设协同创新文化上着力。这是推进中部全区域协同创新的保障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进中部地区协同创新必须紧紧依托文化这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广泛凝聚全区域协同创新共识。构建中部六省新闻宣传工作协同机制,做好协同创新宣传策划和议程设计,在全区域大力培育协同创新意识、厚植协同创新理念。加大协同创新政策宣传,营造全方位鼓励和支持协同创新浓郁氛围。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大力建设协同创新新业态文化,培树协同创新典型。依托科创节、中博会等,全方位展示协同创新成果,引导全社会尊崇和推动协同创新。积极弘扬协同创新精神,不断扩大协同创新文化影响力。大力建设崇尚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文环境,积极组织协同创新文化活动,鼓励尝试,倡导团队协作。建立跨区域企业、园区协同创新文化俱乐部,搭建信息交流、沟通合作线上线下平台。定期举办中部地区协同创新论坛和协同创新文化活动周。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推动协同创新文化文体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实现跨界融合和场景再现,全面提升点击率、阅读量,全方位提升协同创新文化影响力。

  (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湖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