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蒋诗雨 通讯员 赵宇西
5月26日,2024年长沙市城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提前批城区联合微机派位在一中城南初级中学举行,随着“派位结束”四个大字出现在大屏幕上,今年长沙第一批“小升初”孩子已经被录取。而这批孩子也是长沙小升初最后一批通过“外语特色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
记者发现,近几年随着“小升初”政策不断调整,从不能择校,到公民同招,再到不断规范调整特色招生,一部分家长终于不再“卷”了,而是将眼光放在了“更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现象:许多家长不“卷”了,寻找适合孩子的成长环境
“今年,儿子要‘小升初’了,除了在校学习,在外他只上过游泳课。”王林的儿子今年12岁,就读于清水塘第三小学,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小升初”,王林非常淡定,他决定遵循微机派位结果,到分配的初中就读。
王林告诉记者,身边还是有不少的“小升初”家长比较焦虑,让孩子超前学初中内容、打探实验班签约情况等。“我家孩子成绩也还不错,前段时间‘小升初’提前批报名,老师觉得我们应该去‘挤一挤’,但是我放弃了,学校离家有点远。”在王林看来,“小升初”只是孩子人生一个阶段,并不特殊,更不用焦虑,父母要做的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选择更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绝不是“想尽办法”让他在别人眼中的好学校里“卷”出好成绩。
王林说,课余时间,他会带着孩子出门骑车、露营,或者玩3D打印机、无人机。“我给儿子买了地球仪,他会主动去记地名;出门玩时他方向感很强,有时大人记不住路,他都能记住。可见他对地理是有一定天赋和兴趣的。”他表示,将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和王林一样,清水塘江湾小学家长李玲也觉得孩子的兴趣最重要。不过,在孩子刚上小学时,李玲也有过一段“卷”孩子的经历。
“舞蹈、钢琴、声乐……为了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就开始奔波在各种培训课之间。”李玲说,虽然自己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为了让她多方面发展,各种大赛都报名参加。大约一年前,李玲开始考虑“小升初”,并到周边学校进行考察,“考察完一圈后发现,其实现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都大同小异。”从那以后,李玲也慢慢不“卷”了。
不“卷”娃,并不是选择躺平,规划还是必须得有。李玲说,她会经常跟孩子交流,初中意味着学习任务会更多,要学会规划好时间、积极应对,避免进初中后手忙脚乱、茫然无措。
探秘:“教育均衡发展”是家长不“卷”的底气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放松心态,不再‘卷’娃。”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拥有“双重身份”的长沙市民谭彦说,由于职业关系,自己一直都很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从“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到“公民同招、超员摇号”,再到“外语特色招生计划”退出……招生政策的不断优化,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家长也就不再“卷”了。
记者了解到,2016年,长沙市发布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为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提出“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零择校”目标。同时,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禁止任何学校组织或变相组织文化考试,让阳光招生成为长沙的“新标志”。
2020年,长沙全面推进民办学校招生电脑派位录取,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初中学校,实行电脑派位随机录取。同时,长沙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义务教育阶段不再新批特色学校,原有体育学校、艺术学校以及外国语学校严控特色办学规模,大幅减少特色招生计划。已批准设立的外国语学校,每个区仅限一校且只限在本行政区范围内进行特色招生。
2024年,长沙市教育局再次“官宣”,5年过渡期已满,为构建义务教育良好教育生态,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从2025年开始,长沙“小升初”不再设置“外语特色招生计划”。
“这样的变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公平公正。”长沙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取消外语特色招生,也是从源头上杜绝了通过特色招生来违规“掐尖”的可能性,让学校的生源质量更均衡。
在长沙市开福区东风小学校长叶志国看来,除了政策的不断优化,“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也成了家长不“卷”的关键词。
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近年来该区已聚齐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基础教育优质品牌,相继成立基础教育集团5个、幼教集团3个,将优质教育集团的辐射范围从城区延伸到城郊、从义务教育延伸到全学段,全区各校(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共赢”,集团化办学成效初显。
而在长沙市雨花区,该区发布了“十大重点片区”教育布局规划、“十大基础教育品牌”、雨花教育十大成果,并与13所省、市中学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3至5年,该区将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新增学位4.5万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长郡雨外、砂子塘、枫树山、泰禹等该区“十大基础教育品牌”,将通过打造特色办学标杆,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发展成果,构建更加紧密、更有品质的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
长沙教育“硬实力”不断攀升的同时,“软实力”也同步在提升,叶志国认为,“家门口都是好学校”就是家长不“卷”的最根本原因。他建议,家长要正视孩子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家长也是不同的个体,家长应该陪伴孩子在宽松的土壤中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