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开放创新 中部崛起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不完的“爱心账”
——记诚实守信类“湖南好人”王楚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胡后继 朱小红

  5月30日,记者来到双峰县梓门桥镇新犀村村民王楚松家。墙面灰暗剥蚀,老旧风扇“吱吱呀呀”旋转,家庭布置陈旧且简陋。

  唯一打眼的是墙上的“全家福”,王楚松抱着幼儿端坐中间,身后家人环绕。“这是2007年的照片。那一年喜事不断,侄孙先后出生,3个侄女都当了妈妈,一家人就拍了全家福。”王楚松脸上洋溢着笑容。

  今年73岁的王楚松一直未婚,亲手抚养长大的3个侄女,于他而言就是“女儿”。自幼失去父母,王楚松与弟弟感情深厚。然而,弟媳在1991年意外去世;3年后,弟弟也患肝癌离世,仅留下3个年幼的侄女,最大的9岁,最小的只有3岁多。面对家庭变故,王楚松毅然挑起了抚养侄女的重担。

  “年轻的时候,我可以挑着200多斤的茶叶,走上几里山路。”王楚松只有小学文化,身无长技,却有一身力气。拖板车、挑红砖、下煤窑、包鱼塘、喂猪、耕作田土……为了抚养3个侄女,凡是能挣钱的活计,他都做过。

  但“力气”只能换来温饱。1997年开始,王楚松的3个侄女陆续升入初中,生活负担越来越重。恰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资助学;学校和班级老师也多次发动捐款,帮助她们完成学业。

  他的大侄女读初中时,梓门桥镇有位彭姓好心人,资助了3年学费。王楚松朴实,挑着自家的鸡蛋、茶叶登门感谢,人家没有接受,他只能“原样拿去、原样拿回”。

  王楚松说:“大家都这样,我们欠的‘恩情’,怎么还得完。”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予他们“爱心”,他也用“爱心”回报社会。

  随着侄女相继参加工作,王楚松慢慢有余力“还恩情”。2006年,他获悉涟源市白马镇有一位骨结核病人,治疗3年不见好转,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年过八旬的母亲因疾病行走不便。王楚松觉得这比他当年过得还苦还难,于是把侄女给他过年的2000元钱寄了过去。

  深受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影响的王楚松,有着朴素的道德观念——“钱财乃身外之物”“知恩图报才是人的本分”。18年来,他始终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不追求物质享受,只爱吃自己种的米和蔬菜。他的侄女王华说:“他除了吃饭的钱,其余的钱全部捐出去了。”

  2015年,本地一名小孩患病无钱医治,彼时已年过六旬的王楚松,走了近5公里山路,为其送去2000元;2016年,得知娄底本地“最美献血人”褚文忠的孩子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他找不到联系方式,辗转多处捐出1000元;今年,从电视上看到双峰县城有一户人家,母亲身患白血病,罹患鼻咽癌的儿子仍带病打工为母亲挣医药费,他捐出1000元爱心款……在“湖南好人榜”上,王楚松获评“诚实守信”类好人。

  据粗略统计,从2006年至今,王楚松共计捐款3万余元。王楚松把每一笔爱心款都记在账上,也刻进心里:“这一笔笔‘爱心账’还不完,要一直还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