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中部向新促崛起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托数字技术,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杨英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5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要求高等学校、中职学校等重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匹配职业、适应社会。当前,高校内传统线下心理健康咨询形式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其较为保守的交流和互动内容难以满足青年一代趋于个性化的咨询需求。为此,探索依托数字技术优化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为大学生带来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咨询体验,已然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

  构建数字化平台,统合多元功能,拓展咨询服务广度。构建高校专属的数字化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可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心理咨询在学生群体中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同时,数字化平台可显著提升高校获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便利性,扩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作用边界。为高校师生设立好用、易用、适用的线上心理健康平台,已然势在必行。近年来,很多高校逐渐建设使用线上心理健康平台,但其中一些平台尚存在功能模块较为单一、校内数据互联不足等问题,难以贴合师生需要。鉴于此,在搭建线上心理健康平台时,校方、心理健康管理部门、平台开发部门应进行充分沟通,做好顶层设计,构筑集教育宣传、在线测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预警库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化综合服务平台,以独立应用程序(App)形式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简化咨询流程、提升咨询体验。应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优势,推动服务下沉,大幅拓展心理咨询服务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范围。

  运用数字化媒介,联络专业力量,掘进咨询服务深度。为满足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越来越多高校邀请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疗机构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举办心理健康公开课,开展免费心理诊疗等活动,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然而,囿于时间安排、举办形式,此类活动存在咨询交流过程“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现象,咨询效果有待提升。鉴于此,以数字技术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与大学生群体“牵线搭桥”便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心理健康管理部门应积极构建“家-校-医”协同工作机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医疗机构入驻数字化平台,并在平台中加强心理健康档案与数据互通,使得专家、学生和家长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视频、语音聊天或档案互联,以达到不逊于“面对面”的沟通效果。同时,专业技术的发展也应与专业人士的引入齐头并进。高校和有关部门、企业应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心理学在线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直播、自助心理测评量表等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助力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完善数字化档案,因人精准施策,提升咨询服务温度。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密度爆发式增长,为青年带来了更丰富的路径选择、更多元的价值取向。然而与之相应的,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日趋复杂。过去一些趋于标准化、公式化的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流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Z世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需求。鉴于此,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数字化档案库,是高校联合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实现“因人施策”“一人一方”、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通过收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测评结果以及学业成绩、家庭状况等信息,并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分析,有助于高校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心理状况和需求,依此为他们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更有“温度”的心理支持。与此同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数字化档案有利于高校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信号、及时实施精准有效的危机干预。高校和相关合作方须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规范,做好学生个人隐私保护,确保数字档案安全,让学生在信任与温情中享受数字化心理健康平台建设成果。

  【作者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元宇宙场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XSP2023FXC068)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