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着意化为桥
——会同县深化林权改革开辟“两山”转化新途径

  蒋 健  蒲俊华  朱跃军

  初夏的会同,如一块碧玉镶嵌在五溪大地,鹰嘴峰绿雾腾腾,巫水河碧水滔滔;微风吹过群山,万木摇曳回应;田垅绿茵渐浓,溪边柳暗花明。

  会同县共有森林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88%。这个全国有名的“中国杉木之乡”“广木之乡”“南竹之乡”,近年来紧紧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胆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林权贷),对以往的林权贷进行“升级”,形成了林权抵押贷的“会同模式”,开启了百万亩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新篇章。

  这里青山“今朝更好看”,为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地释放着绿色能量。

  

  2022年7月27日,该县举行的林权抵押贷款第二批集中发放大会,标志着会同县林权改革取得了新成果。与以前林权改革操作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改革真正解决了银行“敢贷”、林农林企“得贷”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会同县就进行了林业改革,特别是2012年在全省率先进入“深水区”——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过一定成效。但是,当时政府只负责搭台,唱戏的是银行与林农,结果没有达到设计效果。当年贷款总额不足300万元。会同县找到了其中症结——

  经营无证抵押难问题。会同县林地权属较为分散,平均每宗林地仅7亩左右,林农大多在外务工,林地流转需收取产权登记费,林地流转难度大、林农积极性不高。

  评估虚高不规范问题。原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林木价值进行评估,由于评估费用与评估价值成正比,存在评估价值虚高现象,因此银行认可度不高。

  林权贷款风险高问题。林业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特征,风险与投资回报效率是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症结所在。

  资金用途流向窄问题。过去林权抵押贷款资金一直有仅用于林业投入的限制,贷款产品本身缺少优化开发与设计,同时受制于产业发展模式的滞后,缺少相对应的利益联结机制,因而导致林权贷款资金流向单一、利用率不高。

  林业资产处置难等问题。一旦出现风险,因为缺乏公平流畅的流转交易平台,银行对林权进行流转变现较为困难。而且,林业资产在抵押期间易受到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使得林业资产价值缩水,银行贷款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会同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改革是林业适应全局的出路,创新是林权制度走上良性发展的途径。于是,他们围绕改善资金难、变现难、贷款难问题,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重新优化和升级。

  

  推出一本证——

  2022年7月27日,在会同举行的林权抵押贷款第二批集中发放大会上,最亮眼的就是那本绿色金融“一本证”。

  为了解决经营无证抵押难题,会同县按照“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思路,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

  该证将原来林权证的林地使用权和现有的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三权合一,统一整合变更登记为可交易、可流通的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实现林权证“红本”附“绿卡”。可直接用于银行贷款抵押,并凭证在林区公路建设、南竹低改、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林木生产、林下经济种植方面对林农林企给予政策倾斜。

  在换证过程中,对林权免费登记,对林地统一流转。至2023年,全县共流转8.3万亩林地,新成立各类林业产业合作社40余个,实现小地块变大地块、小林权变大林权。

  林业、自然资源、发改等部门联合办公,与土流集团合作成立“会同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从评估、流转、发证、交易、贷款、拍卖、收储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设置银行贷款专窗、专人负责,提供上门签约服务,大力推行线上建档、线上审批,实现办证贷款一件事一次办结。

  组织一个队——

  升级后的权贷抵押贷款,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服务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

  会同县将以往聘请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变为县林业局林调队牵头负责林权价值评估,解决评估虚高不规范问题。其日常评估工作经费由县财政足额保障,打破了原有利益挂钩机制,确保评估结果科学、真实。

  四方会诊核定。申请人提交的贷款申请初审通过后,由贷款银行、县林调队、保险公司、县林投公司共同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评估,县林业局林调队出具《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县发改局物价部门据此出具《价值鉴定报告》,有效防范了评估价值虚高的问题。

  制定规范标准。根据市场行情,按照科学、客观、可行性原则,出台《会同县林权抵押贷款林木资产评估标准》,制定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参考标准,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参考依据。

  筑起一堵“墙”——

  即兜底保障“防火墙”,实行兜底收储,解决林权贷款风险高问题。会同出台“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方案”,设立2000万元兜底收储资金池;由县属国有企业县林投公司与贷款银行、林农(林企)签订三方协议,约定林农(林企)以山林经营权和收益权作抵押向贷款银行申请贷款;贷款银行按林权评估值的60%向林农(林企)发放贷款;县林投公司对抵押的林权在不履行偿还责任与义务的情况下,按不高于评估值的65%进行兜底收储,并按不高于收储价偿还贷款本息。偿还完成后,县林投公司对被抵押林权既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置变现,也可以依程序向贷款银行申请资产再变现、再贷款。

  引入商业保险。在原有理赔金额最高不超过400元/亩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基础上,县里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森林商业保险模式。即保险公司对抵押林权贷款人,按照实际贷款额度3‰的标准收取保费,若抵押林木遭受冰、虫、火、水等各类灾害,依据损失程度大小,由保险公司按程序理赔,最高能获得实际贷款额90%的资金赔付(免赔额为10%),有效保障林权抵押贷款合同正常履行。

  完善配套制度。建立林权抵押贷款诉讼事项调解审批、抵押林权风险预警和补救等机制,进一步保障贷款各方的利益。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县林业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签订“林权抵押监管合作协议书”,严格履行对抵押财产的贷后管理责任,对抵押财产定期进行监测。

  建立“四大平台”——

  为了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政府组建了会同县林权评估平台、土地流转平台、林权交易平台、林权拍卖平台,给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实行对评估、流转、交易、贷款、拍卖、收储等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极大提高了银行、林农、企业参与贷款的积极性。

  

  如何在“能贷”前提下解决贷款资金怎么用的问题?

  会同县把创新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林长制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林权贷+”模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优化贷款产品开发设计。额度大、周期长、利率低、用途广是会同“林权贷”产品的最大特点,林农单户流贷最高贷款额度为1000万元;根据用途流贷单笔贷款最长可达8年,固贷期限可达20年;年利率不高于4.2%,月利率不高于3.5%;打破过去林权抵押贷只能用于林业投入的限制,明确可用于合法合规的其他生产经营。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林权贷+企业+合作社+林农”产业发展模式。林企得到林权抵押贷款后,通过村级合作社以出租或入股的形式,把林农零星的林地流转过来,统一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企业按每10元/亩标准向村级合作社支付管理费,林农每年可获得 20-1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或分红,还可以优先到生产基地务工,每干一天就有200元左右收入。2021年以来,该县绿地高新公司按照这一模式,流转南竹林2.2万亩;25个村级合作社组织用工10万人次,为近4000户林农增收2000 余万元,为25个合作社增收170余万元;该县金子岩乡泥湾村仅竹林租赁收入就超过了100万元。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林权贷”资金投向绿色食品、医药康养、竹木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该县汇达竹业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获得发展资金1800万元,2022年成功获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汇裕林业通过流转的1.1万亩林地获得林权抵押贷款3000万元,与知名药企合作筹建了会同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极大地促进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2.45万亩。

  

  会同升级后的“林权贷”,盘活了林业资产,也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得到广泛认同。

  企业方——

  “流转的林地不仅为企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还可以拿去做抵押贷款,确实很有吸引力。”汇达竹业负责人贺少方如是说。他的公司主要是从事竹制品加工的企业。此前生产原料主要从个体林农手上收购,一直难以保障稳定供应。2021年以来,乘着县里推广升级版“林权贷”的东风,他的企业立马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一大片竹林地,把原料保障把握在自己手里。

  林农方——

  年过花甲的石建林,20余年间在家乡青朗的大山里种下了2000多亩林木。“树是种了不少,但变现一直是个难题,像一棵杉树平均要等20年才能采伐变现。”石建林说。2022年,他用700多亩林地的林权成功贷款100万元。“这笔钱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让我有了继续扩大造林面积的信心。”

  林农郭霞是会同县地灵乡姚家村人,于2021年12月用经营了9年的145亩杉木林作抵押,在线上成功贷款28万元,解决了其养殖投资办厂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经营9年的杉木林,还没有到砍伐变现的时候,但是急需资金周转,怎么办?“林权贷”救了急。她的林子一共评估活立木蓄积1276立方米,出材量894立方米,评估价值为48.1万元。如果要对这片林子实施砍伐,扣除砍伐、装车和拖运的成本,最后能到手的大约仅20万元左右。“这么一比较,选择‘林权贷’真值!”郭霞说。

  银行方——

  “升级版的‘林权贷’既受广大林农、林企青睐,也让我们免除了‘收不回’的担心。”农业银行会同支行行长刘平铸说。

  政府方——

  会同县人民政府负责人认为,全县持续深化林权改革,升级了“林权贷”,生态产品价值加快转化,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生态底色越擦越亮。至2023年,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325笔,金额3.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30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近4000万元。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成交林地林权流转交易19笔,流转交易林地2636.28亩,交易金额达337.36万元。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在会同,林权改革是一座桥,林农走上幸福、富裕之桥,林企走向兴旺、发展之桥;青山转化为金山之桥,乡村产业振兴之桥;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之桥、创新之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