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育人功能

  程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是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主渠道,全面发挥其育人作用,是当前必须回答的教育命题。

  坚定课程育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学生正确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健康人格上有特殊的意义和优势。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认知深度和执行力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聚焦学生价值取向、社会导向和教育发展根本方向,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本土红色资源等蕴含的时代内涵与教育价值,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心同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强化心理健康课程在“三全育人”整体布局中的协同发展和一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要同向“三全育人”大格局、同行“大思政”育人计划,不仅要抓好高校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学工系统活动“主阵地”,更要打通上下、辐射全程,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导向与优势力量,带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促进地区心理工作共建共享,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体,贯通学生教育成长全过程。

  完善课程育人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视每一个生命主体“人”的教育,需要育人为先、教育前置,要着力推进心理必修课程全覆盖,让心理选修课程有针对性、分层分类,心育实务课程规范化、系统专业。抓紧抓实必修课程。密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赛课,着眼深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升教学实效。要在心理必修课程中,设置实践体验类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共同促进心理素养提升。丰富完善选修课程。要鼓励校内心育资源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积极开设生命发展、心理成长类选修课程,丰富心育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教育指导。打造特色实务课程。要充分发掘和依托校本资源,着力打造优质、特色课程,通过开设班级心理委员选修课程、学生骨干专题培训班、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研讨坊等多样化方式,推动深化广大师生“自助-求助-互助”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丰富课程资源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不同阶段、群体学生成长特点,全面丰富心理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必修+选修”。精心打磨必修课程,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和选修课程体系建设,助力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发展需求。“理论+实践”。不断完善理论与实务、体验的有效结合,从理论讲授到融入个体生命成长体验,助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线上+线下”。充分利用慕课等平台,引进优质线上课程,开展线上心育精品课程建设,助力打破心育课程时数和场域限制。“科研+教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研究,适时用典型案例和前沿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助力教学成效提升。“课内+课外”。积极开展生动、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助力推进课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度体验和衔接。

  发挥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功能,需要坚定育人导向,整合资源,完善课程,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全力构建与课程教学紧密衔接的心育“大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生活里体会践行、在文化中滋养浸润,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作者系湘潭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2-0555)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