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事·综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韶山灌区改造提速“渠”到水成
百万亩农田“喝”足春灌水

  湖南日报5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婷 通讯员 陈中华 徐冰)4月30日,记者走进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稻田里,翠绿的秧苗随风摇曳。

  作为湘潭县唯一没有水库的乡镇,石潭镇主要依靠韶山灌区水源灌溉,建成全市唯一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该镇农推中心副主任丁志勇介绍,3月15日,韶山灌区右干渠古城支渠比原计划提前通水,极大方便万亩示范片机械化作业和集中连片春耕生产。4月16日,示范片核心区早稻栽插完成,比往年提前近10天。

  韶山灌区灌溉湘中地区3市7县百万亩农田,是我省已建成的受益面积最大的灌区。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8.42亿元,是我省获批的8个灌区中投资最多的灌区,也是湘潭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个水利项目。

  “涓上飞涟”和“楠竹长虹”两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渡槽爆破重建,是该项目重点内容之一。

  为确保湘中百万亩农田如期“喝”上春灌水,从2023年10月中旬开始,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利用农闲时期冬修水利,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今年1月28日,“涓上飞涟”渡槽槽身完成吊装,顺利合龙;3月13日,随着最后一榀槽身混凝土浇筑完成,“楠竹长虹”渡槽合龙;3月30日,韶山灌区5条干渠实现全面通水。

  这两个渡槽合龙,标志着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目前,整个项目投资已完成超5亿元。

  “以前水送到尾端要3天,现在1天就到了。”韶山灌区宁乡市花明楼管理所所长于善游告诉记者,“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后,作为灌区尾端,宁乡市受益地区感受颇深。

  通过现代化改造,韶山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省韶灌局党组书记黄珂介绍,截至去年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22,位居全省大型灌区前列,新增节水能力约3126万立方米,获评“全国节水型灌区”“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