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企研学“合璧” 湘东小城“妙方”
——茶陵创新提升行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晶彩电子的自动LCD生产线。 刘韵霞 摄

  张建平 刘韵霞  欧红侃 阳 童 汪 瑶

  千年国饮,始于茶陵。

  近年来,这个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农业大县,在工业制造领域不断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构建“政府+企业+人才”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攻关体系,大力推进创新提升行动和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茶陵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2024年一季度,全县完成企业研发投入2700万元,3个重大科技成果得以转化落地。

  湘东古城,科技成果转化频频出圈,“引水活源”有何妙方?

  抛出“橄榄枝”,政府引导“谋研发”

  4月17日,在城南晶彩电子的车间里,一条全新的自动LCD生产线正在组装。

  近20米长的生产线启动后,上料、点硅胶、固化、自动测试等多道工序无周转连接;机械手升降横移间,一块块浅墨色的液晶屏便“列队”而出。

  “这是行业内最新的生产线,去年我们已采购过2组,今年这是第3组。”晶彩电子副总经理周友军介绍,为了让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更新设备,生产效率提高2至3倍。

  谋“新”重“质”,是晶彩电子的不二法宝。周友军告诉表示,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4.5%以上。其中,晶彩电子自主研发的液晶显示全视角产品,可保证屏幕内容在各个角度都清晰可见,产品市场遍及国内和印度、日本、欧美等地区。

  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等称号。

  短短几年,晶彩电子为何能不断“上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闯出了一方天地?

  “政府的激励,给我们吃下坚持以技术谋出路的‘定心丸’。”晶彩电子财务经理邹唤阳表示,2017年以来,茶陵县财政累计给予公司近170万元资金支持,包括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励20万元、研发奖补64.53万元等。

  2023年,晶彩电子产值达1.38亿元,企业纳税800余万元。今年,茶陵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将支持晶彩电子在株洲市建立离岸研发中心,为县域双创人才瓶颈问题开出一剂良药。

  “促进科技成果在县域内转化,我们在‘培’字上出硬招。”茶陵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肖凌武表示,近三年来,全县拨付科技创新经费700余万元。

  今年,茶陵县拟出台《茶陵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茶陵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将分领域、分层次选树一批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头雁企业,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

  架起“联姻桥”,牵手央企“结金果”

  与云阳山相对,毗邻武深高速,在茶陵县心桥街一间占地400平方米的厂房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旋翼无人机。2022年,位于此处的懿鹏航空与株洲608所签订了4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一家县企,为何能与央企“联姻”?事实上,懿鹏航空自主研发了一项国内首创技术——将汽车、摩托车的活塞发动机改造成航空发动机,让大载重无人机能用普通汽油作为动力燃料。目前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合作确立后,懿鹏航空将此技术提供给株洲608所,株洲608所则为其提供涡轴油电混合发动机。两企强强联手,合作研发油电混合无人机,“剑指”电动多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短、载重小的难题。

  历时一年,该项目成功起航,改造后的油电混合无人机可载重500公斤、连续飞行1小时,续航时间是电动多旋翼无人机的6倍。同时,配备油电混合闭环控制系统,发动机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池,以保证飞行安全。

  借得东风好扬帆,牵手央企还带来了综合效应。“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就接到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笔1200万元的订单。”懿鹏航空总经理马伟平表示,该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利税500万元。

  “株洲608所还在帮助我们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后在线上就能查看材料装配流程、产品出厂时间了。”马伟平告诉笔者,与株洲608所合作,不仅促进公司技术提升,还能借鉴央企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规范公司经营。

  4年合作之期未满,未来仍大有可为。下一步,懿鹏航空将抓住低空开放的契机,与株洲608所携手研发直升机。

  近年来,茶陵县开展“央企带县企、大手牵小手”合作,建设“企业赋能工作室”“产业链对接联络站”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一条条“联姻桥”架起后,落地结出“金果”。2022年以来,茶陵本土县企与株洲608所、中车时代等央企合作,攻克了大载重无人机轻量化设计、仿真以及减震降噪、微网储能353千瓦时系统等多项科研技术难题。

  开辟“通天路”,产研转化“抢先机”

  花香蝶自来,新材料产业在茶陵的蓬勃发展为人才引进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亿润新材的车间与展厅里,环形、片状、游星轮型的材料样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材料大至近6平方米,可安装在高铁、动车车底;小至指甲盖大小,能弯曲折叠,制作取暖器、发热鞋垫等产品。

  一片厚度仅几毫米的材料,要为不同形状的产品导热、阻燃,并非易事。亿润新材综合部部长沈小华介绍,制作异形产品时,由于材料弯曲度不同,发热板温度不均匀,局部高温时易造成“烧板”。

  面对技术难关,茶陵架起“通天路”,引人才来“攻关”。

  “楚盛博士来了后,帮助我们成功研发新型液态金属发热材料,解决了‘烧板’问题。”沈小华口中的楚博士,是来自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楚盛教授。

  2022年12月,在茶陵经开区的支持下,亿润新材与中山大学楚盛博士合作,创建茶陵县首个博士工作站。同时,公司投资100余万元设立研发工作室、样品试产车间,支持楚盛博士团队开展工作。

  在工作站,博士团队的办公室就连着亿润新材的实验室与生产车间。“楚博士每个月会带领一支6人团队,来实验室和我们讨论异形材料的设计细节,并在车间指导样品制作。”亿润新材技术工程师姚君飞说,历经6个月、50余次实验后,他和博士团队逐步找到合适的材料型号,液态金属发热材料成功研制。

  2023年6月以来,该材料推向市场,凭借其质量轻、体积小、导热快、发热均匀稳定等优势,广泛使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热、农业取暖应用等领域。目前,亿润新材已与比亚迪汽车、广东力王、小熊电器等品牌达成初步合作。

  “茶陵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提升,人才跟不上,成了最大的难题。”茶陵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刘年勇表示,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能缩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品优化升级的周期,进而抢占同类产品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先机。

  去年,茶陵经开区还与中车株洲所共同搭建“博士讲坛”,邀请博士、专家每月为园区企业和干部授课;借助中车时代学院成功经验与资源,创办茶陵经开区产业发展学院,聘请专家、博士作为长期顾问。

  目前,茶陵已邀请专家授课10次,为200余名干部和企业家“充电”;2024年,该县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山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车、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等12所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