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1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人抵达“精神的远方”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日前举行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不过百字,便将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刘玲琍的形象生动勾勒出来。

  近年来,《感动中国》个别人物的入选也曾引发争议。社会对好人内涵的理解并非众口如一,但究其本质,正如季羡林先生说的,“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有人说,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散发出一种本能的“侠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侠。刘玲琍和她所教过的80多名学生,也许更能明白此间的真正意义。面对简陋的办学条件、艰难的教学环境,刘玲琍毅然选择留下;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要教上几天甚至上月;儿子确诊先天性神经性耳聋,仍倾一己之力奏响其他听障孩子寂静世界的乐章。这其中,有“不为所求”的付出,有“无需前提”的善意,透着多年如一日的韧劲,还有一股替他人着想的“傻劲”。所谓“侠气”,莫过于如此。

  《感动中国》节目已经走过20余年,但依然能葆有自己的光芒、引发广泛的关注,因为感动我们的不仅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组群像,一种信念。这些年来,不少湖南人登上《感动中国》节目的舞台,从救火英雄衡阳公安消防官兵群体,到接力追寻高产油菜育种梦的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从孝老爱亲典范谢海华,到于无声世界吹响号角的江梦南……虽说“不能免俗”是常态,但社会深层次的进步,需要这样纯粹的善意与奉献,离不开如此坚定的正义与风骨。

  积木成林,涓滴成海。真诚希望更多如刘玲琍一般鲜活的事迹,用如萤火虫般的微光连成一片,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更多人抵达“精神的远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