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花一叶皆有情
一茶一饭过一生

  李诗琪  时昕怡

  “民以食为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话,人从一出生起就要进食直至死亡,我们在一日三餐中看到人事变迁,看到四季变换。

  食物除了维持生命,也能让我们从中窥探到人生的智慧,一道菜是怎样巧妙地由食材制作而成?曾品尝过的某道美食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食物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如果你实在觉得辛苦,不如食哉!

  本期“走马观书”带来关于吃的书单专题,愿你能从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感受到生活的点滴美好。

  《慢煮生活》

  献给渴望诗意栖居的你

  《慢煮生活》是汪曾祺创作的散文集。铁凝曾评价汪曾祺说:“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在这本书中,汪曾祺从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等多主题出发,讲讲生活,谈谈美食,说说往事,人生在这里慢得像是开了0.5倍速。

  散文集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他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我的饮食岁月》

  食物是永恒的慰藉

  这本书被誉为“感动数代人的美食版《追忆逝水年华》”,谈到美食文学,M.F.K.费雪是绕不开的传奇。这本散文集记录费雪一路走来的口味成长,回顾她人生值得记录的一餐一饭。她曾跨越过大洋,也历经过战争,遭遇过离乱,在那个世事复杂的年代,她遇见许多人,到了很多地方,也吃到许多美食。

  食物抚慰了她饱经艰难的心,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吃吃喝喝,伴随着战争、饥饿、爱欲、得到、失去、温情与泪水。在这样的欢愉与心碎中,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

  《人生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乡愁

  蔡澜在这本书里说:“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在茶余饭后悠闲地翻看这部作品,也许能从其中各式各样的美食中窥见些许往事回忆。美食从来不只是一份食物,它记录了某一刻的心情,承载着一个故事,象征着梦中的那处地方。

  大概等一切都经历过了,尝遍诸多美食,又熟悉了各种厨艺,才能回归粗茶淡饭。但蔡澜率真洒脱地直言道:“但我这个矛盾的人,连斋菜也不喜欢,怎能平淡呢?”

  《吃着吃着就老了》

  美食藏在一日三餐里

  这本书的作者陈晓卿你或许不熟悉,但你一定听过或看过他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与纪录片要考虑市场定位和投资收益不同,这本书是完全属于陈晓卿的个人集,里面讲述了他所熟悉的街头巷尾各色美食,文字读起来热腾腾的,能叫人体味到五谷杂粮的真实。

  “最好吃的早餐都在居民区的寻常巷陌中,冒着烟火气的地方”,陈晓卿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跋山涉水去寻找别人口中的美食,却在抵达以后才开始怀念起家门口的那碗豆浆,家乡的食物不一定够特殊但一定够温暖。

  《食物语言学》

  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你有没有好奇过很多菜名是如何取出来的?你有没有疑惑过火鸡与土耳其在英文中为何重名?有时候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增长学术知识,了解一点有关生活的趣事也是妙哉,任韶堂的《食物语言学》就是如此。

  一切大发明来源于小裂缝。从书中,我们能感受到食物不仅仅是满足人类口腹之欲的东西,它还传递着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内在文化,帮助我们理解文明之间的联系,以及全球化这件事,没有一种文化是一座孤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