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艳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政党协商与合作,广泛凝聚思想共识、集众智汇合力,为国家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施策参考、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具有显著优势与独特效能,不仅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新征程上,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提升其制度效能,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不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此,须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刻把握党的根本性质和党情发展变化,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政治保障。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更深层次改革。当前,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更多卡点堵点、痛点难点、焦点热点以及更强阻力,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交织错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广泛共识与力量,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切实增强各领域改革的系统性与协同性。鉴于此,必须确保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在顶层设计层面运用好对国家资源的配置权力,于战略上布好局。与此同时,坚持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的有机统一,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共担时代使命,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凝聚改革智慧,于关键处落好子,有效预防、化解、消弭矛盾纠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生态。
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在全球激烈的产业竞争中赢得潜在优势,我国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需要我们党通过积极完善知情明政、考察调研、工作联系与协商反馈等机制,借力“外脑外智”,通过各民主党派“智囊团”紧扣发展主题与重点深入开展具有前瞻性与针对性的专题考察调研,及时掌握并科学分析地方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利用好各民主党派的“人才库”,加快核心领域技术攻关,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与新动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发展中心任务,充分挖掘各民主党派的组织优势与资源优势。我国八大民主党派各有界别特色和专业优势,新征程上应进一步发掘各民主党派潜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方方面面智慧与力量。比如,应准确把握民建重点联系经济界人士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界别特点,充分发挥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民革主要联系“三农”研究领域专业人才的突出政党功能,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九三学社联系科技领域的界别优势,发掘其在推动构建新的增长引擎、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特长,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充分发挥致公党广泛而紧密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汇聚侨智侨力,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挖掘其在吸引国际优质资源要素、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等方面丰沛的渠道和资源,助力贯彻落实党中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部署要求。
【作者系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特聘研究员。本文为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发展研究”(YCBZ202303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