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喜保 唐文玉 黄 晶
核心提示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能不断升华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演绎新的时代之歌。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红色资源极为丰富,红色基因深沉厚重。应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让更多游客在湖南见景、见人、见精神,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坚守“传”的定位,把牢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政治方向
红色文旅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核心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应坚守“传”的定位,深入弘扬“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这里面,尤其需警惕两种错误发展观念:只讲市场不讲政治。红色文旅具有特殊性,要在坚守政治底色的前提下激发市场价值,严防出现娱乐化、庸俗化、过度商业化等倾向;只讲政治不讲市场。坚决防止出现大拆大建、贪大求全,或因循守旧,甚至是慢作为、不作为的不良现象。应认真研判红色文旅未来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好市场价值,激活红色文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红色文旅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统”的谋划,营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优良生态
统筹规划。立足我省比较优势,围绕“融什么,融成什么样,怎么融”三方面,深入研究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考虑制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锚定建设“红色文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打造“新时代红色文旅创新发展高地”目标,明确我省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阶段性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建立差异化发展目标体系: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实际,找准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特点与方向。如支持长沙依托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青春红色文旅”品牌;支持衡阳创新发展“红色文旅+湖湘文化”,探索红色文旅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新模式;支持汝城县建设成为“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全国先进典范。
统筹资源。全面加强政策支持与组织领导,鼓励各地将红色文旅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绿色资源、其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联动。统筹力量。将文化、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高校等智库研究力量,基层红色文旅专家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围绕红色旅游的趋势研判、问题分析、资源开发建设、运营维护等全环节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并推动落地见效。
做好“解”的文章,激发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无论是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还是红色文旅在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都需要红色精神这一内核的有力支撑。实施“红色基因深度解码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依托我省红色文化研究专门机构,重点加大对“红色基因库”革命史料和文物调查征集研究力度,深入开展湖南红色文化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探寻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让“湖南红色故事”的内涵更丰富、基础更坚实。
实施“红色讲解提质计划”。现场讲解是红色历史、红色文物与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可借鉴遵义经验做法,进一步重视讲解员队伍建设,加强和规范红色旅游解说词、导游词创作,鼓励红色文化景区将“红色基因解码计划”研究成果转化进入解说词、导游词,进入红色文化陈列与宣传教育中。鼓励讲解员针对不同人群,形成“共性+特性”的讲解方式,如“共性的史实介绍+不同的语言风格”等。
拓展“融”的领域,提升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溢出效益
推进红色文旅与其他领域的有机融合,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方式。坚持全域统筹与精耕细作相结合。深入推进“红色文旅+”“+红色文旅”发展。健全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机制,推动红色文旅与教育、科技、商贸、农业、生态等行业深度融合。
做好“红色文旅+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加法”。抓住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乡村振兴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重大机遇,重点着眼于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科技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探索实施“红色文化乡村振兴计划”,选取一批省内红色资源丰富、但红色文旅发展不足的乡村,选派一批文旅部门青年干部与红色文旅方面青年专家到基层锻炼,推动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的新业态蓬勃发展。
打造“红”的品牌,扩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链条
打响“湖南红色研学”品牌,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第一站”。在红色研学领域打造“两个精品”:创新打造湖湘特色鲜明的红色研学精品课程,进一步丰富研学形式,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一批“主题突出、内容深刻、形式多样、实践丰富、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联合打造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整合省内资源,发布湖南红色文化教育一日研学、周末研学、寒暑假期研学线路,联合江西、贵州等红色资源大省,发布“跟着红军学历史、悟精神”等跨省游精品线路。
抓住全省中小学生到韶山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契机,努力将“韶山红色研学”打造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第一站”。打响“湖南红培”品牌,培育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培训“龙头”机构。学习借鉴江西省经验,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将韶山干部学院等机构培育成湖南红色教育培训“龙头”机构。
打响“湖南红色旅游”品牌,率先建设“青年红色旅游目的地”。主要是结合青年群体需求特点,积极提升湖南红色文旅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引导形成全国青少年来湖南的现象级“进步文化潮流”。可选取长沙进行试点,进一步创新举措,让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融合更深、体验更新、吸引力更强,在全国率先建设“青年红色旅游目的地”。
打造一批湖湘特色鲜明的湖南红色文旅商品。支持更多有创意、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加入我省“红色文旅商品改造提升活动”,推出一批结合现代美学、契合群众使用习惯、符合群众对文化深层次需求的文化产品,充分激发我省红色文旅消费。
构建“新”的机制,探索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方法
健全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瞄准“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品形式单一、市场活力不足”等我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突出的难点堵点,选取数个红色资源丰富的地点,支持其在坚持社会效应优先、做好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大胆尝试与突破,通过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打消基层顾虑,有针对性地种好“试验田”,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完善融汇政府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通过成立省红色文旅发展建设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投资红色旅游商品、景区景点、商业网点、服务接待设施及交通运输等的建设和经营。
健全完善市场参与机制。借鉴外省经验做法,探索推进红色旅游景区特许经营权制度,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明确区分公益服务事项和经营事项,探索对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餐饮、商品、休闲娱乐等经营性事项实行特许经营。支持经营主体结合红色文化内涵进行适度创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与服务,鼓励更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红色文旅的发展中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