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阳成长
——“新时代湖南好少年”陈临溪、陈铸蹊的故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  霄  通讯员  柴  舟

  从小艰苦训练,打破“十聋九哑”困局,成为听力残疾学生榜样;面对国外网友,英语流利,传播中华文化……他们是来自长沙芙蓉区的陈临溪、陈铸蹊姐弟。

  姐弟俩励志故事的视频在抖音、B站等平台播放量超2亿人次。今年3月,他们获评“新时代湖南好少年”。

  听障儿童也能说一口流利英语

  3月底,在大同瑞致小学,记者见到了姐弟俩的爸爸陈波。他怀中抱着几个透明箱子,里面装满了孩子们的荣誉证书,“姐姐今年上初一,有上百张奖状,读小学六年级的弟弟也有五六十张。”

  陈波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姐弟的风采。在去年与德国两名女演员的连线视频中,12岁的陈临溪和11岁的陈铸蹊从容大方,展示魔方还原技巧,获得德国网友不停地称赞。

  让记者惊讶的是,在镜头前说着流利英语的姐姐陈临溪,出生不久即被确诊双耳极重度耳聋。1岁半时戴上人工耳蜗后,才开始学习说话。

  “经过1年多听力康复训练,她的语言能力接近同龄孩子,发音清晰度达到了95%,真的很不容易。”长时间陪读,陈波成了半个语言学习“专家”。他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女儿学习英语口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听障儿童也能说一口流利英语。

  陈波向学校老师“取经”,带着姐弟俩反复听读牛津树、海尼曼等绘本。姐弟每天早起“打卡”学习80个英语单词,养成习惯。如今,姐弟俩的英语词汇量积累达到5000个左右。

  “学英语要多说敢说,不能学‘哑巴英语’。”陈波组建听障家庭微信群,引导孩子多发英文语音,与群友交流。

  日积月累的练习,姐弟英语水平大幅提升,每学期成绩全优,英语考试基本是满分。姐姐获省、市、区、校级荣誉80多项,是湖南省三好学生;弟弟获省、市、区、校级荣誉50多项,是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

  姐弟俩连线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姐姐陈临溪在长沙市聋协举办的爱耳日活动中分享学习方法,利用自媒体平台为留守儿童“帮助儿时自己读好书”项目和北京恺尔听障人士关爱中心“守护25分贝”项目发声。她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清华大学博士江梦南视为偶像,立志学好英语,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有了一定英语沟通基础后,陈波开始为姐弟俩寻找“国际陪练”,利用Skype、Hello Talk等语言社交平台和不同国家的人对话。

  他们遇到了一对同龄的加拿大姐弟。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话题越来越广,爱好、家庭、文化风俗……越聊越开心。

  “我们每周日晚8点连线,对话1小时左右,一半时间说中文,一半时间说英文,已经持续了两年。”陈波说。

  聊天过程中,姐弟俩遇到不能理解的事物,就上网查询。探索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两人越学越有劲,也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他们向对汉字感兴趣的日本、阿拉伯网友展示自己的书法,向喜欢中国功夫的俄罗斯作家介绍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向加拿大朋友介绍春节、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与越南网友一起参加2023年世界学者杯辩论赛……至今,两人视频连线过50个国家的网友,与20多个国家的友人保持长期联系。

  陈波把孩子连线的视频剪辑上传网络,账号取名“花小朵&花小芽”,“希望两个孩子像花朵绽放,如嫩芽茁壮成长,向阳生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