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时事·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复杂断肢及组织缺损等棘手难题,湘雅医院唐举玉教授一次次用技术创新给患者带来希望——
高倍显微镜下的重生

    唐举玉(左一)进行教学查房。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段涵敏 通讯员 柯帝伊

  在放大10至3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微小血管,剥离血管外膜……屏住呼吸间,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缝线在微米中穿梭,在毫米中飞舞。

  “通了!”当血管内重新涌动令人激动的红色,显微外科医生成功修补的,不仅是一组血管,还有患者支离破碎的骨肉和濒临残缺的人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唐举玉教授深耕显微外科,首创属于中国自己的穿支皮瓣特色技术——“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这也是国际显微外科历史上首次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技术。30年来,他帮助数以万计患者免遭截肢之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3月下旬,记者分别从3幅图走进他的微观世界,感受他的无私大爱。

  一张术式图,代表着国际领先水平

  全国道德模范、2015年舍身救人的“小英雄”周美玲,如今已出落成21岁的大姑娘,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就在今年2月,唐举玉为正在放寒假的美玲又做了一期修复手术。

  “如果不是唐教授,我的脚早没了。”周美玲回忆,9年前的那个夜晚,为了救同村的3岁男孩,她的左腿被一辆满载砂石的渣土车撞得血肉模糊。“我记得当时肌肉、骨头都被刮下来了,只剩个脚底板。”

  神经、血管、肌腱严重受损,修复难度非同寻常。难道眼前这个年幼却勇敢的女孩,只能接受截肢的厄运吗?

  作为主刀医生的唐举玉不愿轻易放弃。一方面,他考虑到孩子肢体残缺容易引起自卑,且随着生长发育更换假肢也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他对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技术有信心,认为有希望通过穿支皮瓣移植技术为小美玲保住肢体和功能。

  什么是穿支皮瓣移植技术?

  “皮瓣,通俗来说就是含皮肤和皮下组织、带有独立血液供应的组织块;而穿支皮瓣,是不带深筋膜和肌肉的组织瓣。”唐举玉打了个比方,“传统的皮瓣移植技术,就像是连根拔起一棵树移植到另一个地方;而穿支皮瓣移植技术,只需要取一截枝叶移植过去就可以了,供区损伤变小,受区修复之后的外形和功能也更佳。”

  2004年,唐举玉通过自学文献开始研究穿支皮瓣移植技术。面对我国穿支皮瓣移植技术落后国际10余年的窘境,不服输、喜欢挑战、一心想为患者提高疗效的他,“钻”进了微观世界里。

  经过反复标本灌注、穿支皮瓣解剖研究和手术模拟,他在临床成功开展了穿支皮瓣移植技术,成为我国创伤骨科领域最早开展此类手术的专家之一。

  2015年,经过精心的手术规划和设计,他先后两次为小美玲实施了穿支皮瓣移植手术,从她的背部切取带动静脉血管的穿支皮瓣,保证皮瓣切取成功后断蒂,然后将它移植到足跟、踝关节等损伤严重的区域,保证血管通畅,术后顺利成活。最终,小美玲免遭截肢,恢复了行走功能。

  “很多技术创新都源于患者的需求和信任。”唐举玉表示,由于临床上遇到种种传统穿支皮瓣移植技术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迫使他根据不同的伤情自主研发和创新了系列穿支皮瓣新术式。就这样,他在显微外科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技术突破。

  在唐举玉的办公桌上,立着一张被国际领域认同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术式图,上面画着他研发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和18种衍生术式,这是他用尽心血搭建而成的技术和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患者成就了医生。”唐举玉说,“我们现在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术式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精准化的修复方案,技术已经领先全球。”

  医患之间,成全和成就是相互的。

  周美玲透露:“我和唐教授是微信好友,他特别温和,每次向他咨询,他总是很及时、耐心地回复我。这次做手术是因为左脚有些肿大,穿鞋和行走不便,唐教授帮我进行了削薄和修复。”

  9年来,周美玲已记不清大大小小做了多少次手术。她只记得,每次被推进手术室时,唐举玉都会鼓励她:“你是勇敢的女孩,不要害怕,我们会让你的脚没事的。”

  对此,她深信不疑。

  一幅设计图,勾勒出只许成功的笃定

  3月7日,家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55岁孟女士使用磨粉机时,因操作不慎,右手5个指腹同时被磨粉机磨掉,当即血流如注。

  当地医生查看伤情后直摇头,认为只能截肢。但孟女士和家人不甘心,经多方打听,转入湘雅医院骨科。

  手指皮肤缺损、骨缺损、关节囊缺损、屈肌腱缺损、神经血管缺损……面对如此严重的伤情,唐举玉仍然选择迎难而上。“一般患者找到我们,已经是求诊的最后一站了,我们必须竭尽全力。”

  “什么最难?”记者问。

  “最难的在于设计,就像裁缝要懂得精心规划使用布料。”唐举玉回答。

  他口中的“布料”,其实指的是患者的皮瓣。从哪个部位取皮瓣,取多大一块,是否需要将皮瓣分叶,是否需要携带肌瓣和骨瓣等组织,如何才能让皮瓣供区损伤最小化……这些都是“唐裁缝”需要考虑周全的问题。

  “每取一块皮瓣都是压力,不成功就意味着患者遍体鳞伤。”唐举玉介绍,他会先给患者缺损部位进行建模,再思索如何分割、设计、切取、拼接、组装……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唐裁缝”在孟女士的左臂皮肤上,精准地画出一幅“布料”使用设计图。

  3月11日,通过11个小时的奋战,唐举玉带领团队医生让那张设计图“活”了——5叶皮瓣精准重建患者5个指腹缺损。

  唐举玉介绍,针对此类复杂伤情,按照以往的治疗方法,要么选择截肢,要么选择并指后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但这需要5次以上手术。“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核心技术一次性成功修复5指,在全球属首次。这大大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医疗花费,更为关键的是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远优于传统方法。”

  每一场手术,都是一场战役。

  做显微外科手术,短则数小时,长则10多个小时甚至20多个小时,对医生的体力和毅力是巨大的考验。外表儒雅的唐举玉,身上有着湖南人骨子里的果敢和坚韧。他说,医生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应战,因为患者只有一次机会,只能成功。

  然而,做好万全准备,也难免遇到“煎熬时刻”。

  让唐举玉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断臂患者。由于整个手臂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他共接受了三次手术,分别历时7小时、18小时、18小时,全程都由唐举玉主刀。其中一次,因为患者整个前臂大段动、静脉缺损,做了好几组血管移植,但不知为何,手臂通血就是不理想。

  “通血了,意味着能保住肢体;不通血,那就下不了手术台啊!”唐举玉自认为皮瓣移植和血管吻合的过程都没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呢?他尝试了各种办法想促成通血,每一种办法都观察了半个小时以上,不知不觉天都要亮了。

  实在没办法了,他们决定先把患者皮肤缝合略作休整,结果奇迹出现了——断肢渐渐变得红润。原来,因为做了长段血管移植,血管裸露的时间过长而导致顽固性痉挛,将皮肤覆盖到创面后,血管温度上升,血流就奔涌起来。

  “每次看到皮瓣通血的那一刹那,成就感无与伦比!”唐举玉感叹。

  一张地图,承载着广济苍生的大爱

  有人说,唐举玉就像“神笔马良”,他的手,能刻画奇迹。10年前,他就完成了一例震惊世界的肢体“嫁接术”。

  2014年,31岁的常德伢子小伟(化名)务工时,整个右手被钻床机完全切断,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腱撕脱。

  唐举玉经过反复论证大胆创新,为小伟制定了分期手术挽救断肢的方案,即先将断手彻底清创后“种”在小腿上,1个月后,待寄养手成活、全身情况稳定后,又将手回植到手臂上,实现“失而复得”。

  10年了,那只“失而复得”的手情况如何?

  3月27日,记者联系了当事人小伟。他告诉记者,用这只手端碗不成问题,甚至还能提起一张凳子。

  唐举玉表示,“寄养再植”是断肢再植领域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再植技术。断肢血液循环的重建、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后期功能重建是成功的3大要素。这10年来,团队一共做了6例“寄养再植”的手术,效果都还不错。

  10年前,小伟的手术案例轰动全球,国内外众多权威媒体报道,唐举玉也因此广为人知,声名大振。从那时起,唐举玉便开始思索:“就算我把技术做到极致,但个人能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只有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和同行,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2014年,唐举玉组织发起穿支皮瓣大师班和全国穿支皮瓣高级培训班。如今,经过10年的推广和实践,已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培养皮瓣外科高级骨干人才近500名,广泛推广穿支皮瓣技术,惠泽无数百姓。

  在唐举玉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特制的中国地图,上面钉着许多彩色的图钉,那是他输送到全国各地的“星星之火”。记者发现,地图上最远的图钉钉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

  2019年,喀什市人民医院孙向东医生前来湖南参加培训班,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他在穿支皮瓣移植方面是零基础。唐举玉不厌其烦地手把手传授核心技术,并在其结业时寄语:“学好穿支皮瓣技术,造福喀什百姓!”

  回新疆后,孙向东与当地几位年轻医生联合购买了一台简易的显微镜,便开启了这份事业。如今,他一年可做70余例穿支皮瓣移植手术。

  去年,唐举玉到新疆喀什进行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当时,孙向东刚为一位头部患有巨大皮肤鳞癌的患者,根治性切除肿瘤病灶后采用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为其修补重建了一个平整的新颅顶。唐举玉得知后,甚是欣慰地为其竖起大拇指。

  最近,唐举玉正在忙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一书的编著出版工作。他有信心,随着穿支皮瓣移植技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手术将会造福更多国内外患者。

  记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唐举玉办公室的那面墙上,一定会出现一幅特制的世界地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