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雅丽 仇 娟 易 华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娄底自古医林兴盛、名医辈出。古时,药王孙思邈久居涟源龙山,悬壶济世、著书立说;近代,姜齐贤、李振翩等一批杰出医学专家蜚声华夏、享誉中外;如今,娄底籍的医疗卫生行业专家学者人才济济、群星闪耀。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保基本”到“高品质”,娄底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不同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就医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名医健娄”,院士、国医大师等110余位名医齐聚
3月30日,娄底举行“名医健娄”人才发展大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对大会致贺词。周宏灏、夏宁邵、熊继柏、吴正治等院士、国医大师、专家教授等110余位名医出席大会。
大会从娄底文化厚度、成长速度、产业广度、服务温度4个方面对“名医健娄”行动进行推介,聘请钟南山院士等5位专家为“名医健娄”首席专家。吴正治院士创新中心合作项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防治战略合作项目等首批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名医健娄”行动作为娄底创新之举,涉及医疗人才引进、培养、发展等多个方面,旨在凝聚名医力量,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医卫人才来娄、医疗项目聚娄、医疗服务健娄,建设健康娄底。自2023年行动开始至今,已摸清在外娄底籍医疗卫生行业专家学者775人,共与84名专家及团队签约,并通过常态化举办“湘中专家娄底行”活动,合作开展诊疗180余次,惠及群众6万多人。
2024年“名医健娄”行动中,娄底请回知名医学专家103人,引进高层次人才461人;2025年计划请回知名医学专家107人,引进高层次人才373人;2026年计划请回知名医学专家113人,引进高层次人才402人……娄底不断扩大“名医健娄”行动的力度、广度、效度和覆盖面,让院士、专家成为娄底的“健康合伙人”“最美代言人”,立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和群众就医需求,广邀贤才,努力将娄底打造成为立足本土、辐射湖南、服务全国的医疗高地。
“医”心为民,扎实推进医疗队伍建设
“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湘中娄底如何扛起大医使命,激活“第一资源”?
娄底用好用足人才新政“36条”,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一流人才平台、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做深做实人才的“引用育留”,加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娄医养娄”“娄医健娄”“娄医哺娄”良好局面。
为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娄底对在娄工作、娄底籍在外工作和愿意投入娄底健康事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摸底造册,建立娄底籍在外工作医学专家学者人才信息库,开展形式多样的“引娄医归娄健娄”活动;善用“名医健娄”请回的专家资源,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协作机制,通过人才定向进修培养、结对帮扶等,打造一批名医团队;举办“卫健行业讲坛”,邀请知名医学专家开展专业技术讲座和院管讲座,开展核心业务团体培训,针对娄底医疗业务短板开展专业化整班培训。
同时,娄底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选送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开展卫健系统骨干培训。部署医卫科技特派员奔赴全市89个乡镇、街道、林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把最精湛的应急救护技术传播到乡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基层,为乡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急救队伍。
“医”路向优,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2023年9月19日,娄底市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挂靠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为签约单位涟源市桥头河镇中心卫生院授牌。这意味着该镇的患者和医护人员“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娄底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一批重要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益向好。
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龙头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将共建以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为主线,胸外、重症医学、泌尿外科、传染病、航空应急救援中心为核心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后,将极大提高娄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惠及湘中、湘西及贵州、广西地区近2000万人口,有效解决区域内群众“看病难”“转诊难”问题。
以医联体建设为纽带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娄底启动中心城区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与防、治、康、管连续性服务,通过派驻全日制医生、设立下派专家工作室、检验影像结果互认平台等,建立将大医院门诊服务前移至社区、质控网络前移至社区、急救网点前移至社区的“三个前移”的服务模式。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坚持重心下移、通过优质资源下沉,做强县医院、做活卫生院、稳住村卫生室,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以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筑牢健康网底——
娄底实施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基层标准化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基层规范化建设、基层提质行动等5个“三年行动”。截至2023年底,完成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731个,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合格村医。
目前,全市建成体系完备、纵横有序、保障有力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研能力齐头并进,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13个,卫生技术人才2.8万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2个,持续努力构建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县的就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