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 蓉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3月31日下午,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大礼堂内,传来莘莘学子激情澎湃的诵读声。来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级中学的514名学子,正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这里考察后,前来研学的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光是这个周末两天就有2000多名学生前来研学。”说到这里,该馆馆长杨丹颇为骄傲。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参观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了解学院发展沿革和用好红色资源等情况。
“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把场馆打造成红色教育高地、红色文旅高地,共画育人‘同心圆’。”杨丹表示。
深挖红色资源,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
毛泽东同志曾在一师度过8个春秋,实现了由青年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大礼堂、城南古井、君子亭、阅报室、附小主事室、工人夜学……这里处处留下了青年毛泽东学习、生活,以及从事革命活动的红色印迹。
“参观时,总书记看得很仔细,还不时与大家交流。”杨丹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这令她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自到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任职14年里,杨丹致力于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把纪念馆打造成有全国性影响的红色教育阵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善用“大思政课”?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红色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杨丹和学校一直在探索。
“在我们学校,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新进教师入职的第一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都是他们接受‘馆课一体’沉浸式教育的课堂。”杨丹说,毛泽东等伟大校友和280余位烈士校友的革命事迹启迪着师生们的心灵,筑牢他们的思想根基,成为师生们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科书。
以与毛泽东同志相关的实物、实景、实事为载体,在青年毛泽东铜像广场等14个场地实施现场教学,直观感受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修远求索立初心”的奋斗历程;与湖南省委党校、韶山干部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发毛泽东思想等为核心的专题课程,让思政课更有深度更有内涵;创新实施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形式,以融媒体技术为依托打造的《红色一师家国爱 峥嵘岁月赤子心》《恪守为民初心 砥砺担当作为》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该馆建立“场馆+红培”的红色教育培训体系,让红色基因“灵魂芯片”植入师生头脑,让青年学子真正在“行走的思政课堂”里成长成才。
红色教育还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红色引领,馆校协同,四阶递进:新时代馆校合作铸魂育人模式研究》2023年立项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青春一师 榜样力量》主题现场教学项目入选教育部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创新红色课程,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研学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自1963年建馆以来,持续吸引着四方宾客。
漫步于馆内,参观人员络绎不绝,活跃于各展厅的讲解员大多是青春的面孔。他们充满感情的讲述,让参观者不时陷入深思。
“这是我们的‘恰同学少年’学生志愿服务队在服务。”杨丹介绍,这支学生志愿服务队每年规模保持在150人左右,“服务队每年招新都深受学生欢迎,最近的一次招新报名人数多达600人。”
普通话、讲解礼仪、讲解内容、实践交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这些学生志愿者们在思想上得到洗礼,走上岗位后更能带给参观者们以丰富的心灵启迪,在与其互动中再次收获成长。
除了日常讲解,场馆还面向广大大中小学学生和党政干部开发了系列红色课程。《“恰同学少年”——一师青年人才群体成长成才路的当代启示》《修远求索立初心——一师早期党员初心形成历程》等系列思政大课,让参观者们回望初心、立志报国;《野蛮体魄——六段运动体验》《豪迈情怀——毛泽东诗词吟诵》等体验课程,让参观者追寻伟人足迹……该馆还重点编写了《毛泽东在第一师范》《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青年毛泽东的66首诗词》等红色书籍,撰写了《潇湘红色故事百人百讲》,并将这些红色课程送到花垣县十八洞小学、韶山芙蓉学校、麻阳苗族自治县芙蓉第一学校等学校,累计惠及数百万人。
“围绕总书记的指示,我们目前正组织全馆力量,对红色课程进行再升级。”杨丹介绍,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主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纪念馆将选取大厅、八班教室、八班寝室、冷水井、“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主题展馆等具有标志性的地点,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一师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