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刀:折尽寒灯一世心
——略谈虢筱非的篆刻艺术

    虢筱非篆刻作品。

  郝永伟

  湖湘篆刻后起之秀虢筱非其性如竹,在不负初心、快意千里的篆刻世界里,刀法指向明确,深含内在的韧性与骨力,将人生诸多望境寄托在笔墨中,“潇湘深夜月明时”,折尽寒灯一世心。虢筱非的篆刻艺术,值得品读。

  刀之意

  湘山湘水喂养下的虢筱非,一直不动声色地景慕着齐白石,那是少年嬉游和遥想同在的活力。十多岁便拜在齐白石弟子、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门下学习篆刻,是虢筱非的第一次人生转折。在李立先生处,他真正懂得了齐白石一生“视创造为最上等的艺术和追求”之真谛。在李立先生的指导下,他初窥篆刻门径,以慰人世清欢。

  二十余岁的虢筱非飘身都下,问道于齐白石第四子齐良迟先生。齐良迟先生对虢筱非痴心篆刻艺术欣喜非常,一代声名之下,难掩一颗关爱后进的心,毅然决然地为其手书“大道纵横,放胆行去”八字,以示鼓励,以为训诲。

  此后,虢筱非紧握刻刀,端平内心的漂泊与孤独,淡定地经历人世的变迁。作为齐艺再传弟子,虢筱非对齐白石艺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他下定寒窗功夫,对齐白石印章逐印摹赏、把玩,朱白互叠,刀痕向追。正是这种生命与艺术之深厚气息的诱引,让虢筱非最终皈依齐门篆刻,将所得所悟汇成《齐白石印艺》一书,对齐白石篆刻艺术进行有条不紊地整理。齐良迟先生称赞该书“填补了齐白石研究的一项空白”。由此而始,虢筱非的刻刀从容奔放,铿锵有力,直待刀意浸到了骨子里,留在青田、寿山上的意味自然渐渐变得深浓。

  刀之境

  虢筱非的刻印单刀恣肆,挥洒间如猛虎越过深涧般果毅。深耕凌厉,施刀如笔。春风出塞、舒卷纷飞的轻逸背后,实有人生的境界在。佛说:“修行一年法事的,是居士;修行十年法事的,是居士;修行一生法事的,是高僧。”虢筱非“修行”的这门用点、线、面来造型的篆刻艺术,正是以“高僧”为终极目标的。他的篆刻,不矫揉,不造作,大红大白形成的强烈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笔意、墨味、刀刻、印趣,妥妥地一应俱全,对齐派风格有继承亦有创新和发展。

  虢筱非坦言:“白石老人开创印坛齐派,其身后弟子从原点出发,寻找其艺术规律,使之更为完善,逐渐形成一整套做法,日渐定型定格。我学印三十年,获齐良迟、李立两先生亲炙,成为拴在齐门射线上的一只蚂蚱。沿着射线往前走,近年来,时有‘撞墙’之虞。”面对瓶颈,虢筱非表现得非常清醒。“撞墙”之后,另辟新路。他弃工整而向粗野方向挺进,实现由写形向写心的嬗变,孕育咫尺之间游天涯的艺术灵性。他的每一方印,都直指本心,一刀一刀带着五味世情尝遍的人生记忆,力求生出几分不受束缚的野趣来。操刀在手,风滑如水,“脱尽凡格,不见做作,即为佳刻。”

  刀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身怀拳术绝技的虢筱非寄身于纸媒,深知篆刻功夫往往在刻刀之外,传统文化濡养下的他,渴望的是自由,寻找的是牵挂,付出的是人间关怀。所以,虢筱非远离喧闹,情愿寂寞地委身隐没于江湖渔舟点点的市坊景象的大情怀,既为他淘养了文脉又为他积累了人脉。

  妇孺皆知,齐白石先生的印艺,风靡印坛数十载,海内外爱好者与追捧者甚多。虢筱非“作为齐白石印艺的第二代传人,在前辈陆续凋零后的今天,为满足各方需求,每于下班余暇或节假日,伏案赶刻印章”。

  新加坡著名油画家曾庆昌几年前在湖南举办画展后,又应邀作画,所急者未带画印。因身处齐白石故乡,曾先生欲寻齐印传人刊印应急。虢筱非欣然领命,“冬夜漫长,把石握刀,以白石老人法稍参汉印,连夜刊成‘曾庆昌印’,并于印侧特镌‘无尽江山入画图’。”如此风概令曾庆昌长吟感叹。南京著名女画家魏莉为觅齐艺传人治印,辗转石寄虢筱非案头。数个灯下寂夜过去,虢筱非刊成“天地造化”一方一条形两颗印。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或许,虢筱非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愿去来今尽本心”的精神,将齐派印法活化和进化,以期嘉惠艺林。

  (作者系中国书法出版社编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