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华正茂读百川
——“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纪实

    在岳阳市华容县开展农村化肥施用对于水质影响调研。

    “大禹之子”参加在湖南省水利厅防汛会议室召开的主题为人水和谐的座谈会。 本文图片均由长沙理工大学提供

    在郴州开展“心系三湘关注水利求发展,情动四水改善民生享和谐”大型节水、护水宣传活动。

  张 笛  银 波

  水是湖南最明显的地理特征。千百年来,三湘儿女傍水而居,生生不息,治水是摆在湖南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30余年来,一届届长沙理工大学学子秉承大禹之志,集聚于“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协会,奔走三湘四水,守护百川河湖,贡献爱水护水的“大禹力量”。

  3月的湖湘大地,水碧岸青,生机勃勃,一江碧水浩荡奔涌。我们闻着春的花香、听着水的歌声、循着“大禹之子”志愿者的足迹,在百川河湖中赏阅他们写下的一篇篇精彩“论文”。

  向水而生

  三十年初心如磐

  走进位于长沙理工大学的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活动,都诠释着长理人爱水护水的担当。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

  “殷殷嘱托、饱含期许,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迅速作出回应,当年6月,立足水利学科,集合交通、能源等多学科优势的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实验室应运而生,对接政府、协同企业,共同做好做优‘水文章’。”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教授说。

  长沙理工大学与水的“不解情缘”可追溯至三十余年前。

  1993年3月,在第一届“世界水日”之际,“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大禹之子”)的雏形——水法宣传队破壳而出。

  “最初主要由水文水资源等水利专业学生组成,后发展为以水利类专业学生为主体,各专业学生都踊跃参与的学生社团。”“大禹之子”指导老师樊鸣放说。

  1996年起,协会开始大规模参与世界水日活动,2001年,协会正式更名为“大禹之子”。

  秉承大禹之志,“大禹之子”向阳而生,逐水而长,协会活动始终与水紧密相联,成为水利学子做科研、强实践、知行合一的重要桥梁。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了多远——

  30多年来,一批批长沙理工大学的老师接棒前行,樊鸣放、王乃厚、彭向训、盛丰、常留红、危润初等“老中青”护航“大禹之子”发展壮大。

  30余年间,“大禹之子”乘着河湖的水流出湘、出海。2017年,湖南遭遇历史罕见暴雨洪水,“大禹之子”风雨兼程奔赴现场开展调研,为新宁县回龙寺镇风神洞村开展灾后重建提供可行报告;2019年,“大禹之子”奔赴青藏高原、三江源等地开展野外科考工作,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屏障的修复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2014年,6名“大禹之子”来到马达加斯加,将大禹之志传播到非洲大地。

  30余年间,“大禹之子”品牌及影响力与日俱增。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给“大禹之子”回信,给予赞扬、肯定;湖南省领导多次与协会成员亲切交流,并授旗。协会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协会成员中先后涌现出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大学生、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等一批先进典型。

  与水为伴

  贡献治水护水高校力量

  2023年3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大禹之子”成立30周年主题展开展。“大禹之子”走过的30年历程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大家面前,重温“大禹之子”激情燃烧的岁月。

  与“世界水日”共繁荣、与“中国水周”共成长。多年来,“大禹之子”以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行走大地江河,争做水知识与水文化的传播者。

  1997年世界水日,400多名“大禹之子”沿湘江河岸清理固体废弃物,默默弯下的身躯胜过任何响亮的口号,吸引近2000名市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共护母亲河。湖南卫视全程直播了此次活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依托文艺演出、志愿宣传、主题展览等形式,“大禹之子”在株洲、岳阳、永州、郴州等省内14个市州100多个县开展水法解读普及、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并建设20余个实践基地,先后开展了百余项与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有关的调研活动。

  洞庭湖,被誉为“长江之肾”,在调蓄长江洪水、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2009年开始,“大禹之子”年复一年,见证洞庭碧波荡漾,被湖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授予“洞庭湖绿色卫士”称号。

  水,须臾不可或缺。但水资源有限,改革势在必行。2011年,作为全省水利改革综合示范区,长沙率先启动水价改革。水价改革怎么改、为什么要改?需要“决策大脑”。  

  “大禹之子”迅速响应,在长沙市全面开展季节性、阶梯性水价政策调研活动,形成《长沙市推行季节性、阶梯性水价政策可行性分析》报告,为长沙市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中坚力量堪大任,爱水护水凯歌还。在浏阳河水生态补偿、水府庙水库水源地保护、衡邵干旱走廊旱情状况与治理对策、长沙圭塘河治理效果及整改措施、湖南省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等重要事件中,一批又一批“大禹之子”,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守护一江碧水,为政府治水、兴水提供决策参考。

  因水而兴

  “三全育人”开花结果

  “长沙理工大学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伶仃洋上的两千个日夜》中,6位长沙理工大学校友出镜,其中2名是水利相关专业毕业生,他们在纪录片中深情回忆大学时光,感动了无数观众。

  感动来自见证和成长。长沙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大禹之子”专业社团为依托,打造“行走的课堂”,探索“三全育人”的新路径。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一批批长沙理工学子传承大禹之志,在行业一线“大展拳脚”——

  从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大小洋山深水港到白鹤滩水电站、锦屏水电站,长沙理工学子勇立潮头;

  从雄安新区建设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大禹之子”让人刮目相看;

  斯里兰卡港口城建设、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疏浚、蒙内铁路等等,他们走出国门,挺起中华民族脊梁。

  ……

  一个个奋斗的身影,闪亮超级工地;一项项荣誉称号,见证着大禹之志的发扬光大。

  “三全育人”走新路,桃李春秋弦歌响。“大禹之子”将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校院系专业相结合,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服务社会专业能力,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杜心雨、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主要贡献人”获得者王振华等优秀典型,形成了“组织育人培根、实践育人强能、科研育人夯基”三大路径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长沙理工大学已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万余名高素质复合型水利人才。在2021年最受国企、500强青睐高校排行榜中,长沙理工大学排名全国第6。

  30年风华正茂。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在逐梦的新征程上,“大禹之子”将持续弘扬传承大禹精神,护水、治水、爱水,守护好一江碧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