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

第03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武冈乡村和美宜居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张祖标

  溪流清澈,道路洁净,空气中散发着油菜花、桃花的芬芳,春天的武冈乡村令人心旷神怡。

  辕门口街道古山村迎来热闹的花季,千亩油菜花绵延到山边,金灿灿的田野里,踏青赏花的游客三五成群,欢声笑语不断。“空气好、农家美食可口,乡村值得一游。”游客李梅梅说。

  武冈乡村旅游日益红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关键。该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已创建宜居宜业和美村省级8个、邵阳市级21个、县级110个。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获评“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

  垃圾变宝,源头减量美化村庄

  春光正好,龙溪镇同心村保洁员许明娟推着三轮车,清扫村道,挨家挨户回收垃圾。

  工作结束,许明娟把可回收垃圾分类、称重,放置在村里的垃圾收购中心。“镇上的垃圾转运站会定时派车过来收购,卖的钱归保洁员所有。”许明娟是脱贫户,她介绍,除保洁员工资外,她依靠垃圾分类回收,每年还能再赚5000多元。

  武冈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多元投入机制,近3年全市共整合本级财政涉农资金4.567亿余元,撬动社会资金2.466亿元,并将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0%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共建成垃圾中心转运站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1座、乡镇(街道)标准转运站9座,全市299个村全覆盖设置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站,每个村庄院落设置1个垃圾分类回收点,聘用农村管理员299人、回收员3615人,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回收、公司转运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网络。

  通过分类处理、清运,垃圾变废为宝,实现源头减量增效。目前,武冈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建制村日常保洁率达100%,垃圾分类回收率达98%以上,回收利用率60%以上,全市农村年平均减少垃圾8500吨,节省垃圾处理财政投入1071万元。每年还为村民和保洁员增收426万多元。

  污粪沤肥,有机农业蔚然成风

  眼下,春耕生产热火朝天。武冈市宴田乡蕉林村,各家各户忙着给辣椒地施底肥,为种植做准备。

  “用自家沤的肥料种植的有机辣椒,很受欢迎。”村民周维州干得起劲,去年他种植2.4亩辣椒,大部分在地里就被上门的客户买走,赚了1万多元,今年打算多种几亩。

  蕉林村的有机辣椒在武冈当地小有名气,城里的居民、饭店老板大多上门采摘、收购。“农家有机肥种植,吃着放心,口感也好。”蕉林村党支部书记周军华介绍,市财政给予补贴,鼓励村民建设沤肥池,发展庭院经济。去年,该村500余户村民以一户一口或多户一口的方式建设200余口沤肥池,集体发展有机辣椒200余亩,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为推进垃圾就近资源化综合利用,武冈以奖补方式鼓励农户建设沤肥池,还采取“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庭园、小田园,实现垃圾处理和庭院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在武冈,当地依托沤肥、堆肥发展有机农业蔚然成风。湾头桥、晏田等乡镇共打造有机特色辣椒基地5000余亩,邓家铺、稠树塘等乡镇打造红茄基地600亩、莲藕基地500亩,水浸坪乡打造有机蔬菜基地200亩……该市还采取“养殖企业+生物堆肥车间+有机生态农产品基地”方式,处理养殖企业可沤肥垃圾,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村以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等方式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武冈已建成家用沤肥池1万余口、小型人工湿地5200座、生物堆肥车间13个。全市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730家、家庭农场1534家。到2023年底,该市有机肥料使用量增加到10.92万吨,有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52万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