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俊 肖洋桂 邹娜妮
通讯员 朱华美
烟花三月,春雨绵绵。登临“世界锑都”锡矿山之巅远眺,薄雾弥漫,涓涓溪流隐于树林,矿山被绿色植被覆盖,好一幅绿水青山怡人画卷。
而多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
冷水江探索“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民生改善、产业转型”之路,破解传统矿山发展难题。如今,这里青山白云、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百年老矿嬗变成工矿旅游景区。
脱下“灰袍”换“绿装”,“不开美颜也迷人”
3月15日,记者循着蜿蜒盘旋的公路,穿过废弃的冶炼厂和浪漫的“玫瑰爱琴海”,一路向上。两侧是大叶女贞、七里香灌木,还有红叶石楠和桂花树。半山腰,成片的樱花迎风盛开。
走进“万马奔腾”地质景点,神态各异的大石块似万匹白马奔跑在花海。几位操着广东口音的游客来回拍照,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不开美颜也迷人!”
“再过一个月,风景最好,山坡被成片月季花、杜鹃花覆盖。”摆摊卖土特产的黄娭毑,给记者当起了讲解员,“秋天也很漂亮,波斯菊、百日菊、孔雀草漫山遍野,就像一幅画。”
徜徉鲜花绿草间,难以将眼前风景与矿区划上等号。
“以前到处是烟囱,山上寸草不生,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回忆曾经的锡矿山,老住户曾海平说,“窗户都不敢开,家里经常是一层灰。”
锡矿山锑矿资源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鼎盛时聚集了200多家锑矿采选厂、30多座冶炼厂以及诸多小煤矿。长达120余年开采,这里付出了沉重生态代价:资源枯竭、植被荒芜、水体污染、采空区塌陷,森林覆盖率仅为8%。
2013年,湖南省政府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并将锡矿山纳入重点整治区域。
痛定思痛,锡矿山壮士断腕。先后关停涉重金属企业89家,取缔非法锑企业6家、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为9家。
此外,建成14座废水处理站,日废水处理能力2.95万吨,处理率100%;建立砷碱渣处理线,治理历史遗留废渣,“偿还旧账不欠新账”。
“你看,那一片银杏和红叶石楠,是前不久栽下的;还有那几个山头,已基本成林。”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冷水江分局局长李昀介绍,10余年来,冷水江市持续把锡矿山作为全市义务植树点,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累计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
2021年,锡矿山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纳入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推介。
锡矿山脱下昔日“灰袍”披上“绿装”。
荒山变景区,百年矿山成为文旅IP
在锡矿山羊牯岭,矗立着一座碉楼。推门而入,仿佛打开了尘封历史。
山岭下,一家饭馆生意火爆。老板罗利新忙得不可开交,“来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旺季时店里每天要接待上千人。”
“羊牯岭碉楼原是当地矿主为垄断锑矿开采而建造,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已成为冷水江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之一。”锡矿山红军长征公园事务中心主任曾国良介绍,“我们以工矿底蕴为基础,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目的地。”
1925年冬,锡矿山北区肖家湾一栋简陋的平房内,几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秘密筹建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组织在此诞生。
1935年底,红六军团1500余人进入锡矿山,留下红军街、红军亭、红军桥、司令部旧址等长征足迹。锡矿山工、农、商各界人士帮助红军扩军筹款筹粮,共筹集银元5万多块、军粮3000石,1000多名矿工参加红军,北上抗日。锡矿山,红色景色比比皆是,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过去,锡矿山进出最多的是沉重的矿产运输车;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沿着高速公路而来。
在锡矿山老采矿场遗址“忆苦窿”,感受艰苦的矿工生活;在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在“锑文化”博物馆,领略世界领先的矿物提取工艺,了解工矿文明的历史进程;在矿山复绿项目现场,体会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曾国良介绍,这里不仅是红色文化“富矿”,还是全国首批、湖南首家地质文化镇。拥有3亿年历史的化石地质群,在极小的范围内拥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为全国罕见。
冷水江市整合锡矿山资源,打造集红色、工矿、研学、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先后建成“万马奔腾”“百驹戏水”“玫瑰爱琴海”等旅游景点,昔日的荒山姹紫嫣红,矿区变景区,成了游客心仪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五一”“十一”假期,慕名前来的游客均超过10万人次。
“以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小时候父母带我‘下山’逃避;看到矿区巨变,我很想重新‘上山’,做绿水青山的守望者。”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刘思颖,再登锡矿山感慨万千。
“不管是锡矿山的历史,还是现在的新貌,都令人震撼。”3月1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到锡矿山开展工矿旅游专题调研,对当地旅游发展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