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指出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体”为根本、“用”为导向。这八个字,深刻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人民之“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拔节生长。近年来市场上涌现的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千里江山图》等一系列“出圈”的文化爆品,恰恰说明了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盼望和渴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鲜明的人民属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
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时代之“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宝贵经验,经过凝练和总结,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为解决新时代以来文化领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实践中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时代之问。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复兴之“用”。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物质贫困、精神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途径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行之不远,没有文化铸魂的复兴难以成真。引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之“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全体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团结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形态,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何去何从成为争论的焦点。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体现了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中国风格,又展现了胸怀天下、博采众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格局,始终展现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天下情怀,对于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等具有重大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本道德赋能新时代和谐劳资关系建构的路径研究”(22B07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