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柳书院漫记

    范仲淹画像。

  简介

  深柳书院位于常德市安乡县书院洲上,原名范文正公读书台。宋范仲淹曾随继父朱氏居县,读书于兴国观。后人慕其行志,构堂祀之。南宋庆元二年(1196)知县刘愚重修,历代屡毁屡建。清乾隆十年(1745)重修,植柳数百株,改名“深柳”。清光绪十七年(1891),安乡知县黎墉重修读书台,恢复深柳书院。辛亥革命前后,深柳书院遭受水淹,“失修颓圮”。

  何俊 李世俊

  安乡县深柳镇城北的松滋河东岸,有美丽的绿洲——书院洲。洲头曾有一座书院,名为深柳书院。清乾隆《安乡县志》记载,深柳书院即范仲淹读书台。书台缘起于范文正公祠,有南宋史乘和诗文可考。

  我们登临书院洲头,探访书院遗址。如今,只余一块遗址碑在讲述着过往。放眼四望,田园铺锦,金村飘香;还有大桥凌空,有如鲲鹏展翅;遥看两岸工业新区,气象万千。

  北宋时代,安乡县城北的鹳港四面环水,水中有一高阜,高阜上有个规模宏大的兴国观(道观)。这里春无蛙声、夏无蚊虫,是个环境清幽的去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曾随继父朱氏来澧州之安乡客居、读书,书舍就在兴国观东侧(今书院洲)。幼年的范仲淹在这里发蒙,为实现康济之志打下基础。后来,他进士及第,从政三十余年,宦海浮沉,多次遭贬,愈挫愈奋,终成济世良相,其“忧乐风范”誉满华夏。

  范仲淹去世后不久,师从他并且后来高中进士的安乡人王凝,将老师的德行告诉了子弟和乡亲。于是,“士民争慕之”,把范公的书舍作为纪念他的祠堂。公元1196年,范仲淹逝世后的144年,范处义以殿中侍御史持节荆湖北道,来安乡巡视,见“文正范公读书堂在焉”,于是晓谕县令刘愚,将“读书堂”扩为“范文正公读书台”。县令刘愚欣然照办,画像供奉,并置祭田。澧州教授王仁于当年四月作《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沧海桑田,时事多变。从元代至清代康熙年间,范公书台累遭洪涝肆虐,兵祸拆毁,官府虽然重建多次,但到了清雍正丁未二年(1727),终因水患使这处“洞庭胜景”倾颓无存。

  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张绰捐俸佥议重修范公书台,在其旧址垒石台,建楼阁,设义学,周围“植柳数百株”,命名“深柳书院”。以后几度修缮、扩建,“规模宏焕”。正殿三间,上悬摹写的康熙御翰“济世良相”大匾。殿东有讲堂三间,殿后有学楼三间,左右有厢房六间,还有门楼一座。

  深柳书院杨柳拂绿,荷池风清。主讲教授胡世琦在他的《深柳书院记》中写道:“今也垂柳依岸,池沼风生,飞阁流丹,花荫满庭。……且试登台而眺,见夫波澜潆洄,风帆隐现,渔歌互答,溯流光而上下者,鲸湖也;雨余苍翠,若远若近,隐然如披图画者,梁岳也。……纵横极目,云海盈胸,洵读书之胜地哉!”

  “胜状高楼记岳阳,谁知踪迹始安乡。”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翰林张明先,在其《书台夜雨》里吟咏的诗句。嗣后,主持修建了深柳书院的县令张绰,除了亲自授课,又续作《书台夜雨》。诗里表白:他上读书台夜听“蕉雨”,竟达到“午夜意无穷”的地步。乡人潘相系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曲阜知县、濮州知州,他在《书台纪盛》里表达的意境更为深切:“春风习习温粥杯,夜雨潇潇洒齑枚。”听着书台的潇潇夜雨,就想起了少年范仲淹读书废寝忘食的景象:一杯粥热了又冷,冷了又热,是谁为之温粥呢?并不是他自己,而是在一旁看不过意的“习习春风”呢。

  嘉庆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31岁时主讲澧阳书院,应安乡学子之请,为深柳书院讲台题写对联:“台接囊萤,似车武子方称学者;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受其影响,安乡地域乾嘉之学兴盛,以天下为己任者,富有著述者尤多,可谓人文鼎盛,源远流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诏”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

  追思先贤,心潮澎湃。尽管千年时光已逝,但美丽的书院洲上,至今仍流传着范文正公少时苦读、“断齑划粥”的故事,传颂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