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亚新
“小水电转型升级对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加速推进农村小水电老旧设备增效改造,实现上下游协同出力,合理管控生态流量。
杨洪明介绍,目前,全国累计建成农村小水电站4.7万座,总装机容量超7500万千瓦,约为三峡电站的3倍。
“上游来水少,电站机组‘吃不饱’运行效率低;上游来水多,电站机组‘吃不下’导致大量‘弃水’。”通过深入调研,杨洪明发现农村小水电设备老化严重,运行效率不高;小水电站未能合理管控,生态安全保护任务艰巨;农村流域小水电站群缺乏高效协同的调度技术体系支撑,水能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依旧存在。
“通过对小水电提质增效改造,有利于支撑市、县新能源就地消纳、供用电平衡,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障地区电网安全稳定。”杨洪明建议,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严格落实“一站一策”的整改措施,提升运行效率;增设生态机组、建设“抽水压气式”储能,管控生态流量,完善生态流量泄放监测体系;落实小水电分时电价政策,调动流域水电站协同运行积极性;建设县域农村小水电流域优化调度管控平台,构建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流域小水电站“聚合体”,推进县域优秀工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