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原典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

  冷兰兰  王昶皓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如何讲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曾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而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必须始终抓住道理背后的“支撑”——原著原文等原典,深耕原典逻辑、创设原典情景、翻新原典场域,才能有理、有据、有情地打造让学生、教师、社会满意的思政课。

  深耕原典逻辑,讲深思政课。原典既是思想家思想的载体,也是当时思想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唯有置身于原典思想发展历史的整个过程,才能在正确的语境中去把握其思想真谛。否则,无论教材抑或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而言都属于二手资料,不能系统、全面、准确地把握住思想的逻辑起点、逻辑推演及其结论。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原典主要是指未经修饰、诠释、解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时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以及党的重要报告等。

  有道理是讲道理的前提。要讲深思政课,就必须深耕原典逻辑,把原典逻辑转化为教师讲述的逻辑指引、学生理解消化的思维方式,如此才能把握住“道理”的本质,实现教与学的共识、共情、共行。然而,原典体系内容庞大、细分门类众多,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不免存在理论“困惑”,没有理论基础的学生更会存在思想“迷茫”。特别是当前“快餐式”阅读大环境又催生了种种快阅读、浅阅读和伪阅读,一些理论因其看似熟知而被抗拒性放弃,而教材又被误解为“一看就知道”,极大“附议”了学生的抗拒性放弃心理,探求真理、敬畏真理、践行真理的主动性被消解,经典著作的“精神育人”属性很大程度上被掩埋,道理不仅没有机会讲深,甚至背道而驰。

  换而言之,原典把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课教学讲授的“深浅”。因此,师生应当主动开展好原典共读活动,围绕课程所涉原典展开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在共读中释疑解惑,把握原典的历史脉络、思想脉络、实践脉络,通过积累性共同阅读,使学生理论素养的积淀、思维方式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塑造等得到系统的提升,真正在理论逻辑上形成共鸣,才能真正讲深思政课。

  创设原典情景,讲透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一语中的指出了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就是要将抽象生涩的理论性转化为清晰透彻的形象性,也就是要创设出“讲道理”的情景,带领学生在感性的情景体验中,跟随情景事件的逻辑延展,不得不考虑理论演绎的逻辑性,由此主动去思考理论的细枝末节、感悟理论的透彻性,进而达成内在认同,升华为理性思考和主动作为。

  但是,思政课的情景并非随意创造的,必须杜绝肤浅的、低智的、机械的片面演绎,在尊重原典本义的前提下创设原典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原典本义的基础上把握住“原典之问”,形成原典问题链,在问题链的情景模拟中促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比如,围绕原典所描述的事件背景、历史场景、经典对话等内容,开展视频演绎、AI绘图互动等方式的情景模拟。

  从本质上看,原典情景模拟似乎是对原典文字的“重塑”,但其实是在原典的强理论性与情景的强叙事性高度统一中,对学生思想观念完成过程性“重塑”。需要注意的是,创设原典情景及其模拟,必须平衡好原典、学生、具体情景三者的关系,坚持原典为本、学生为主、情景为形,孕育出培养情理、内化原理、外行道理的生成过程,讲透理论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翻新原典场域,讲活思政课。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例外。有人曾向马克思提出革命成功后应该首先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马克思对提出这一问题本身进行了批判,并且指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点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这不仅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而且说明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发展,就必须着眼新的“既定的历史环境”。这意味着,要使现在“这个”历史环境下的学生理解并发展“那个”历史环境的理论,就必须要将“那个”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简而言之,就是要翻新原典场域,在实践教学中讲活思政课,帮助学生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责任与使命。

  要“讲活”,就要理解何为“活”?“活”是对有生命力的状态的形容,是一个事物客观存在的最现实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要“讲活思政课”,必须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与实践结合起来。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发展成就,无一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成果,为我们从现实层面观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场域,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据原典内容、专业特点、个体差异等,拓展工业文化实践育人基地、红色实践育人基地、社区实践育人基地、法治实践育人基地、国防实践育人基地、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基地等多元思政课教学场域,用“社会大课堂”的丰富多彩讲活思政课,使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滋有味的课程。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该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原典情景模拟与专题式课堂体系的互动研究——以“原理”课为例”(HNJG-2019-562)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