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担文化使命,推动“国潮”出新出圈出海

  李秀娟 

  “国潮”,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时尚潮流文化而创造出来的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和文化认同的产品,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通常具有独特魅力。近年来,从一舞惊鸿的“唐宫夜宴”到引人入画的“只此青绿”,从博物馆推出的造型各异、美味可口的文创雪糕到冬奥会上憨态可掬、火爆世界的“冰墩墩”“雪容融”,从汉服、马面裙的广泛流行到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上“李白”与千人现场对诗的恢宏景象,一股股“国潮”之风扑面而来,赢得各年龄层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大力追捧。广大青年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勇担文化使命,积极推动“国潮”出新、出圈、出海。

  坚持文化“两创”,推动“国潮”出新。“国潮”热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推动“国潮”出新,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用优秀“国潮”产品吸引青年。比如湖南湘绣研究所为实现湘绣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国潮”、民族风融入湘绣,推出了做工精细、古朴美丽的《繁花》系列女性饰品,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湘绣不断创新发展、走进现代大众生活。为激发新时代青年投入“国潮”的创新研发、创意表达,一方面,高校可引入“国潮”相关课程,通过理论讲解、研修实践等,让青年学生在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挥奇思妙想、大胆创新,用现代元素、现代手段创新表达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时可创造性将“国潮”有机融入相关艺术节活动,比如,开展“国风”体验活动、“国潮国风”大赛、“国潮”创意DIY产品制作大赛等,推动“国潮”在校园蔚然成风。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国潮”出圈。当前是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广大青年多为“网络原住民”,可借助数字化手段促进“国潮”出圈,使其赢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一方面,善用互联网力量赋能“国潮”出圈。互联网传播具有开放性、去中心性、交互性等特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为“国潮”文化、产品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青年群体可依托各类融媒体、自媒体平台,提高优秀“国潮”产品的曝光率和认知度,促成“裂变式”传播。比如“95后”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花数十万元用黄金敲打数万锤纯手工“复原”了三星堆黄金面具、金杖,其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上千万。另一方面,巧用VR、AI技术助力“国潮”出圈。VR技术可以更为生动、立体地呈现“国潮”元素: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历史人物从画像中“走”出来,让古代诗词名画“立”起来……AI技术能深入挖掘“国潮”文化内涵,有助于推进“国潮”产品的智能化设计和研发。比如,很多青年创业者巧妙运用VR、AI技术,制作“国潮”汉服、创作“国潮”风系列绘画作品、设计“国潮”过年红包封面等,推动了“国潮”在消费市场广泛传播。

  加强交流互鉴,推动“国潮”出海。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当代青年越来越视野开阔、阅历丰富、知识面广、自信自强,习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基于此,青年应积极参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潮”出海、走向世界。一方面,传播“国潮”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以各种方式宣传“国潮国风”。比如在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周宝宝”“听月掌柜”“碰碰彭碰彭”“哒哒看世界”等热爱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博主。这些博主拥有着百万乃至千万量级的关注度,为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潮国风”传播到世界各地贡献了青春力量。另一方面,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新时代青年可通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合理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并将其巧妙融入“国潮”产品创新,提升“国潮”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职业素养习养的闲暇教育课程研究”(BJA190097)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