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李佳茜
早春的清晨,清冽宁静,一声鸡鸣唤醒了沉睡的村庄。2月24日,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村民罗教灵拿着镰刀、竹扫帚走出家门,带着记者穿过一条几百米的山间小道,在路边一个斜坡停下了脚步,指着坡下一座墓碑说,那就是红军战士的墓。
墓已修葺一新。罗教灵慢慢走向墓前,扫净尘土、擦拭墓碑,伫立在无名红军烈士墓碑前,深深三鞠躬。守护无名红军烈士墓,罗教灵和乡亲们已接力88年。
年过六旬的罗教灵是第三代守墓人,他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
“无论多忙,父亲每年都会带我们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教育我们要保护好烈士墓。”罗教灵说。
1935年冬,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北上长征,墨溪村是长征路上的一个节点。在征得当地群众同意后,红军以3人一组住进村民家里。其中,借住在村民奉显情、奉显地家里的一位红军战士身患重病,无法继续随部队前行。部队与村民商议后,决定将这位患病红军战士留在墨溪村养病。
那时医疗条件太差,尽管村民悉心照料,仍未能保住这位红军战士的生命。奉显地、奉显情等人按照当地风俗,将红军战士安葬在墨溪村一处山坡上,并年年坚持扫墓。两人辞世后,奉显地的儿子奉名秤按照父亲嘱托“接棒”为烈士扫墓,奉显培、罗承忠等乡亲也加入。
“罗承忠是我的父亲,我们家就住在烈士墓附近。”罗教灵自小跟随父亲为烈士扫墓,他深知,仅仅像父辈守护好烈士墓地是不够的,发扬红军烈士伟大的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精神才是最好的守护。
2012年,88岁的罗承忠去世后,罗教灵遵父亲遗嘱将他安葬在距离红军烈士墓不到5米处。此后,罗教灵接过扫墓、守墓的重任,并多方奔走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修缮红军烈士墓。
烈士墓经过几代人维护,已从一个简易坟茔,变成了立有三座大理石墓碑的墓,上方写着“红军烈士之墓”。2021年8月,罗教灵被评为“湖南好人·最美革命文物传承保护者”。
新化将奉家镇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打造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身为乡村医生的罗教灵挤出时间,自发担任讲解员。每逢清明、公祭日,他都会给每一位到墓前祭拜的人讲述这位无名红军烈士的故事,讲述当地“火把燃尽送马灯”“种子稀饭犒红军”“十里送红军”等感人的红色故事。
在罗教灵的带领下,儿子罗富文和其他大家庭成员,每年春节都会到烈士墓前祭拜。奉家镇的乡亲们、在校学生每年都会集体为红军烈士扫墓。到罗富文这一代,村里已有四代人接力。
“老话说,一坟只能管三辈。但这位葬在异乡的红军战士,被四代人守护了88年,俨然成为一座精神丰碑。”在外创业的罗富文不管身在何处,每年春节或清明,都会回家给烈士扫墓。他说,今后,他的孩子也要把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的传统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