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霄
通讯员 陈科帆
2月17日晚7时许,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体育中心广场,花灯闪耀夺目,“春到万家·龙腾苗乡”龙狮巡游展演举行。“吊龙”“爬龙”“滚龙”等各色龙舞,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和游客,共享独具苗乡艺术魅力的非遗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吊龙”表演,更令人叹为观止。30多名表演队员通力配合,两条金龙由长短不一的撑竿高高吊起,气势恢宏。通明透亮的龙身在龙珠的引领下盘延而上,高昂的两颗龙头仿佛要将明月衔在嘴中。
城步苗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龙,尤其是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制作工艺独特,舞龙技艺超群,是苗乡龙舞的代表。近日,记者来到下团村,听城步吊龙第三代传承人龚高光讲述当地吊龙文化和非遗的传承。
城步吊龙由青(雄)、黄(雌)两龙组成,分别由男、女表演,其中最长一条达到38.8米,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长吊龙”。
“吊龙扎制过程极为耗时耗力,从选材到制作完成,总共有100多道工序,需要全体队员协作,耗时近1个月完成。”龚高光向记者介绍,其中龙头的制作最为复杂,对工匠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需专门的手艺传人方能完成。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扎制吊龙的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变革,在传统扎制技术基础上,运用新型材料,吊龙更加轻巧漂亮。同时设计许多难度高、观赏性强的舞龙动作,更具观赏性。
“舞龙表演者报酬低,许多人很难坚持,队员们的年纪大多在五六十岁,亟需输入年轻的‘血液’。”龚高光说,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城步舞龙民俗文化的恒久魅力,赓续苗乡非遗薪火,下团村组建吊龙队,逢年过节到处表演,最多的一年表演了40多场次。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表演和比赛,连续3年参加南岳庙会,还在广西南宁参加中国—东盟国际龙狮争霸赛。
城步吊龙的知名度以及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吸引了当地许多年轻人前来学习。“龙年春节,吊龙队受邀到城步、怀化通道等地参加了3次展演,一半的队员都是年轻小伙,表演很卖力。”龚高光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