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2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现场抵达希望之地
——《湖南文学》2024年新刊一瞥

    《湖南文学》月刊。

  贺秋菊

  澎湃新闻“新年第一个文学故事”和《文艺报》2024第1期文学期刊扫描先后关注到了《湖南文学》的全面改版,新增栏目“回眸”“青年计划”备受瞩目,“地方”令人期待。新年首刊承继湖湘文化传统,密切关注时代发展,介入创作现场,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历史性、地方性特点。

  《湖南文学》是一本新刊,也是一本具有七十三年办刊历史的老牌文学刊物。刊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创刊的《湖南文艺》。1957年1月,改刊名为《新苗·文艺月刊》出刊。1959年1月,刊物首次以《湖南文学》命名,之后分别在1971年、1981年、1984年改名为《湘江文艺》《湘江文学》《文学月报》。1987年1月,恢复《湖南文学》刊名出刊。2000年,办刊地址搬迁至北京,改刊名为《母语》。2005年5月,回到湖南办刊,改刊名为《文学界》,《文学界》2012年开始办旬刊,中旬刊为《文学界·湖南文学》。2015年1月,再次恢复《湖南文学》刊名,恢复月刊,延续至今。几经创刊、停办与复刊,发展与起落之间凝聚了几代湖南文学人的坚持与探索。

  2023年,《湖南文学》筹备改版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凝聚了全省文学界的智慧与力量。新刊设七个常设栏目,两个不定期推出的特色栏目,覆盖了各个文学门类,满足了作家的平台需求。“关注”主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小说”和“散文”鼓励题材的开掘和创新性表达。“青年计划”重点关注国内青年写作和创意写作学科前沿趋势,特约名家短评推介。该栏目是对省作协近年来组织的“新青年”写作营改稿行动的积极回应,以期打造湖南青年作家成长的摇篮,并在全国创意写作学科建设中发挥力量。“国际文坛”“诗界”延续办刊传统。增设“笔谈”,关注国内前沿文学批评,介入文学现场。“地方”“回眸”不定期推出。“地方”聚焦文学湘军创作现象。“回眸”回顾湖南文学史,由此生发出对当下文学创作的话题性讨论。

  手捧新刊,端详着封面的红色,封面上印刻着韩少功《归去来》、盛可以《姐妹》,不由得想起了《文学界》的创刊号。也是红色刊物,策划了四个专栏,包括“晴耕雨读”和“凶猛”两个栏目。“晴耕雨读”刊发了韩少功散文《土地》,“凶猛”刊发了盛可以短篇小说《春天与樱桃树所至的事》。韩少功和盛可以其文学创作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风格。2000年,韩少功回到湖南汨罗,迁入三江镇八景峒,回到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上,开始季节性定居,过起了“候鸟”式晴耕雨读的农家生活。这一举动在全国文化界、文学界反响热烈。他行走在广袤的土地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其创作精神是对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周立波、蒋牧良、康濯、柯蓝回到湖南采访创作。那一时期缔造了文学界神话的70后湖南作家盛可以也进入《文学界》创刊号视野。

  《湖南文学》改版,重温韩少功旧作,力推盛可以新作,恰是新刊对两代作家不懈探索与坚守致敬,是始终在现场、在引领的历史性见证。刚刚过去的2023年,年届七十的韩少功在一场重感冒过后,宣布从此开启探亲式回湘模式。这一年,盛可以回到故乡益阳乡村,自建了一栋房子,准备常住,陪伴在母亲身边。从《春天与樱桃树所至的事》到《姐妹》,盛可以依然在关注女性,却多了一份亲情,保持着一贯“凶猛”的写作风格,却多了一份温情、一份理解。

  “关注”重磅推出80后客居湖南的内蒙古作家肖睿的中篇小说《暖阳》。小说将叙事聚焦在孤独症患者身上。据有关统计,我国的孤独症患者在1000万以上,今年4月将迎来第17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刊发《暖阳》是刊物对社会现实密切关注最直接的体现。无独有偶,《人民文学》首刊中篇小说《赤兔》也把关注投向了孤独症患者这个群体。这或许是巧合,但又不应简单地视为巧合。文学期刊在海量的来稿中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关于孤独症患者的故事,这是文学书写新时代的历史性必然,也是万千读者共同的期盼。

  青年文学成为刊物新的增长点。青年文学是湖南作协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回望上个世纪文学湘军享誉全国的八十年代,一大批湖南作家从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大学等文学院的作家班成长起来,他们的成长既有高校的专业培养,也有省内文学期刊的鼎力推介,还有全国文学期刊的积极推介。在全国文学期刊推出“发现”“青年作家专辑”“小说新干线”等青年文学专栏的同时,《湖南文学》总结历史经验,将原不定期推出的“湖南青年作家小辑”改为“青年计划”,定为常设栏目。本期推出创意写作专业在读研究生、1999年出生的小说家王子健《昆明画家》《未确认的消息》两个短篇小说以及青年评论家丛治辰的短评。

  新设“笔谈”栏目成为新刊亮点备受关注。本期编发鲁迅文学奖评论奖获奖作者李浩的创作论《聆听的“智慧”》。李浩近年来在多个文学期刊主持文学栏目,其观点见解新颖、富于思想性建构性。同时编发刚刚推出长篇小说处女作《云落图》的作家张楚的创作谈《自言自语:我的小说观》,对基层写作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诗人张战停下作诗,笔下的诗人论《大山与明月》亦展现了出色的发现力和洞察力。李昌鹏对90后湖南科幻作家海漄获奖新作的评论《可取而代之者众?》从对获奖之问切入,对《时空画师》进行了文本细读与框架解构,在批评中探讨类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矛盾冲突与未来走向,抛出较好的讨论话题。

  关注“地方”,是时代回响,更是历史性探寻。《湖南文学》新刊向地方性写作投去了关切的目光。“回眸”栏目重温韩少功的《文学的根》《归去来》,刊发聂鑫森《三十八年前的湘西之行》、黄灯《韩少功的“根性”》、舒文治《铜镞里包含遥远的过去》,作为从文学寻根到“地方性写作”的历史性梳理,其文学和历史意义非凡。作家们通过回到故乡、回到一个熟悉的地方或熟知的行业、领域去发现与追寻,建构一个足以承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属于作家个人的“地方”,来实现文学新的突破。

  新刊的小说、散文、国际文坛、诗界在回应时代、书写“地方”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关切。《姐妹》是作者回到故乡益阳完成的短篇新作,南方潮湿的气息笼罩在姐妹对丧事的处理之中。卢应江的短篇小说《仁义寨》、巴音博罗的短篇小说《远方山谷中的雷鸣》也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气息。冉正万的散文《云舍记》继续他的贵阳书写,在桶子屋、神农潭探祖。宋长征的散文通过《驴板肠之夜》砖窑和一根驴板肠与故乡故土故人重逢。陆蔚青的中篇小说《金镰刀》关注旅美华人的家庭生活。诗人于坚的小说《变脸记·墙上爬着青藤》继续他的先锋探索。80后影视人唐棣的散文《十篇章:从昨日世界到炼金有术》,跟读者谈艺术、谈人生,跳跃与落地之间引入行业的独特表达。诗人玉珍在散文《与狗同行》中展现了90后青年作家鲜有的理性与克制。鲁橹的组诗《这我见犹怜的人世》是对生命的寻呼和探寻,何小竹的组诗《对金鱼的观察》表达了拳拳故乡情,柳宗宣组诗《量子纠缠》在反向追回中进行某种建构。美国作家莉芙卡·葛茜的短篇小说《女兽医》讲述了一段她所熟悉的从医故事。

  还应该看到,《湖南文学》2024年新刊体现的改稿精神。肖睿在《暖阳》的创作谈中表示,“整个修改过程中,我作为作者能明确感受到编辑的锤炼让这篇小说里的草原活了过来,我能闻到青草的腥味,听到孩子的笑声”。文学编辑是作品的发见者、作家的发现者,还应该帮助作家去抵达、去完成、去突破。建设性和突破性的改稿让作家获得了成长,“我就像小说中的旅人,茫然前行。编辑像牧人,引领着我,抵达希望之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